1、他或许不必感谢贫穷,致敬苦难,而最应该感谢和致敬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正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如何改变命运,看到了学习如何改变人生。
2、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3、 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4、以阅读为乐,与经典同行。把书读薄,把人做厚。
5、 “走过很远的路,吃过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 这两天,一位叫黄国平的中科院博士,因为4年前一篇论文《致谢信》意外刷屏。
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7、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8、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10、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11、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
12、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怎样办?只好借书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期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13、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精神,诗圣杜甫也难以下笔有神.
1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5、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16、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7、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好日子是皮囊,须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哪里来?读书得来,修养得来,智慧得来;安静中得来,爱意中得来,松弛中得来;不烦躁的时候得来,不虚荣的时候得来,不贪婪的时候得来;懂得珍惜的时候得来,懂得尊重他人的时候得来,懂得维护健康的时候得来。
18、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0、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1、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23、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2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25、 读书是成长最美的姿势,愿龙岗和雅学子乘“双减”之风,开阅读之窗,让书香溢满校园,浸润每一位和雅学子的心灵。
26、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27、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28、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29、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30、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3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