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是白居易这首诗中的名句,它曾让很多人读之断肠。
3、全篇活用典故,想象绮丽,笔势荡气回肠,创造出雄伟壮阔的意境。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描写点题,描写了月夜的环境,也点出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即一个有白雾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不似写露那样客观描写景物,诗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满了肯定色彩。其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分外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得雄健有力。“月是”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即诗人兄弟之情。
5、首联诗人便以过来人的姿态,给人们泼点冷水,告诫人们,在中秋节来临的时候,不要面对明亮的圆月胡思乱想,团圆啦,欢聚啦,该尽情乐一乐啦,这样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愁恨来。
6、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他多么想和弟弟欢愉地团圆呀!可他深深地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
8、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自
11、烹麟脍凤,幕天席地,争似杯盘草草。明年应更胜今年,但只恐、朱颜暗老。
12、翻译为: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
13、《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4、《人民日报》点评: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