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2、The Catcher in the Rye
3、国内评论家罗世平认为霍尔顿在纽约游荡的三天中企图消除他与同胞、社会之间的隔膜,试图达到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境地。但事与愿违,霍尔顿所去之处似乎都有一种无形的墙将他与别人隔离开,使他始终只能在社会的围墙外游荡而不能与社会合为一体。
4、《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原作名:《ThecatcherintheRye》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5、2019年4月的第一周,我又重看了一遍。又发现很多感动我的地方。
6、当我读完这篇小说,并非就会想像书中主人公那样生活。我只是觉得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与他在某一时分心有灵犀,与作者也心有灵犀。我会思考作者究竟想说什么?
7、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然而当他真正看到眼前的妓女时又紧张害怕,给了钱打发她走了。后来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苾了,决定回家和她诀别。
8、少年的困境在于开始远离童年的天真与单纯,却又无法淡然接受成人社会的复杂污浊和世故。他被时光推出童年之门,内心却强烈地抗拒着即将要进入的成人世界。他被童年排挤,自己又排挤着成人社会。少年阶段,就如一个站在荒野里的游魂,迷茫、孤寂、绝望但又执着地想抓住点什么。
9、他走进厕所,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芘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10、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11、《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美)塞林格,作品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12、 沈晴(新闻主播、《锦州全景话》节目主持人)
13、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1946年,正式投入文学创作。他于1951年发表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14、真诚、爱、正直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核心,需要人们好好守护。
15、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16、沮丧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就是,看不惯一些事情,但自己无能为力。对社会很失望,但更失望的是对自己,失望自己不够勇敢、无力摆脱自己厌恶的环境。沮丧也是源自于爱。
17、《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地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并未长大,但是他不像《小王子》里懵懂的小王子保持童心看待世界,也没有《挪威的森林》里渡边悲哀无力的孤独。霍尔顿看待虚伪成人世界的角度是充斥着愤怒与焦虑的,他瞧不起社会中各种各样不三不虚伪恶心的人与事情,这些还不如思考一会儿公园里的湖结冰之后湖中的鸭子去了哪儿。在书中除了商业社会的虚伪,你也能读到霍尔顿青少年式的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对自由生活态度的执着追求,让人想到作者塞林格用稿酬购买一栋老宅隐居,摆脱公众的关注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虚伪的社会,霍尔顿没有什么爱,但是他的心仍然是单纯善良的。他无法融入虚伪的生活,又不愿忍受生活的虚伪。他想要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却又因为青年的荷尔蒙不愿、不能为此卑贱地活着,最后终于导致了心灵上的矛盾感,正和许多青少年的心情如出一辙。
18、小说就因考尔菲德的这句话而取名为现在的小说名。
19、菲苾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苾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险些大叫大嚷起来,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20、 虽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使塞林格一举成名。但是成名不久,他便买了一块带小山的土地,隐居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他住在山顶的一座小屋里,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网上装着警报器。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这一切都好像是塞林格在践行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梦想。塞林格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 塞林格虽然逝去了,但对于世人而言他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仍然是个谜。
21、《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本文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路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22、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23、 黑压压的一片,像一团乌云,向我们压了下来。
24、比如,霍尔顿很厌恶装模作样、虚伪的人,也意识到这样不好。可他自己就是一个装模作样、虚伪的人,比如他装模作样地戴着那顶猎帽,比如他在面对人时,总喜欢撒谎。我们很讨厌一样东西,但是最后,我们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它,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25、我现在只是在过年轻人的一关。谁都有一些关要过的,是不是呢?“
26、渐渐地,我不再痛苦,不再委屈。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无力改变的命运。我得守护着这片麦田,从一而终。像那些前辈一样,接受这一切。
27、就拿霍尔顿的室友来说吧,慷慨、强壮、爱好到处勾搭妹子,出门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私下邋遢不堪,也就一普通高中男生吧;雪天穿着短裙站在路边等男朋友的少女们,假期穿得美美的出去疯一下,怎么就傻逼了?还有那些看节目哭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的人,怎么就十有八九都成刻薄的混蛋了?
28、沮丧。沮丧这个词也是小说中的高频词之一。就像他妈的、装模做样这些词一样。
29、小说一面世就引来众怒,一些评论家认为其语言“猥亵”、“渎神”。但也不乏有人高度赞赏霍尔顿的语言,国外某些评论家把霍尔顿的语言与马克·吐温笔下人物哈克的语言相提并论,加以赞美。他们认为这两个流浪少年的方言口语,会在文学天地里流芳百世、永放光彩。
30、 但我渐渐发现,这些“不速之客”胆儿也是出奇得小。飞过来,看我一眼,便惊慌失措逃也般地飞走了。还有个家伙,不知是不是醉了?竟无视我们,径直地落在麦地里,刚啄了几下,一抬头,我们四目相对,只一瞬,它便两眼一瞪,硬是给吓死过去了。第二天,我的主人前来时,发现了它,随手丢进了一旁的小木沟里。唉!我无话可说......
31、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十五块钱到第二天,五块钱一次)。 他一看到妓女又紧张害怕,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块钱。后来妓女找毛里斯来找事,毛里斯把霍尔顿打了一顿,拿走了他们要的另外五块钱。
32、看到萨丽那假情假义的样子,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接着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33、 厚重的泥土味,青涩的麦芽味,以及农民淡淡的汗味,混合在一起,在空中酝酿着,芬芳着。
34、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
35、《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