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孔子是我国古代出名的思想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很多名人也都是他的弟子,一起来看看他的名言吧。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名人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听其言而观其行。——释义: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7、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
10、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关于仁的名言)。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释义: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3、3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关于孔子的名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释义: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8、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释义: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1、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2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5、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9、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35、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释义: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3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释义: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41、⊙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释义: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4、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0、 孔子从何知道颜回“不违仁”呢?很重要的是孔子必须自己先做到“不违仁”,自知才能知人,才知道他是否违仁。自己不开悟,怎么可以协助他人开悟呢?慧眼、心眼没有打开,就是睁着眼睛的盲人,就有可能是以盲引盲。
51、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5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
5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5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9、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1、⊙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62、⊙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6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6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6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66、"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6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6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70、割鸡焉用牛刀?——释义: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7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释义: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7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