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而抬高也就是一种压服的手段,常常微微示意说,你应该这样,倘不,我要将你摔下来了。求人尊敬的可怜虫于是默默地坐着??――(《华盖集我的“籍”和“系”》
2、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说的实在透彻: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是足以语鲁迅。
3、 对象。“振聋发聩”唤醒的是糊涂不清醒的人;而“醍醐灌顶”范围比较宽泛,用来形容人受到启发。
4、结合第三第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暗中讽喻的正是自中唐以来宦官权贵们权势熏天、专享特权的场景。
5、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方法:实物教具演示法、实验引导法、视听导入法、提问分析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等)
6、其为文有若掀天巨浪,一泻千里,掘理究事,鞭辟入里;摘奸发伏,直揭其隐;记功述过,凿凿有据。(借古讽今造句)。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三句是借古抒怀。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8、“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仍然是在描写西北的环境恶劣。战士们出征的地方荒凉到连北方的大雁都不肯停留鸣叫着连夜飞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这里都感到凄凉伤感,不由得落下眼泪。哀鸣、落泪也都是夸张的说法,加强了对北地环境之艰苦的描绘。上面这六句都是缘情写景。由于诗人(以军士的视角)厌恶战争,所以对征途中的情景也都加上了负面的色彩。诗句中沿途的景色都是凄苦、孤独、荒寂的。
9、(举例造句): 没了两个有正经的老人家时时拘管他,便使出那今来古往、天下通行、不省事、不达理、没见食面、不知香臭的小妇性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七回
10、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11、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12、(出处):《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13、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14、在座的人士对主讲者鞭辟入里的分析深表同感,不禁都点起头来。
15、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奈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影射现实,委婉地规劝地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16、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①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②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2)深入局部,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畅。(倾听+范读)(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17、“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18、例句1中“拿些古时候的事来讥刺朝政”正好对应“借古讽今”的含义;例句2中“一字寓褒贬”体现出文字不多,但道理深刻,所以符合“微言大义”的意思;例句3中从“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可以看出这些人已经迷失了方向,所以应该用“振聋发聩”。
19、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20、(结构):紧缩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21、然而作者用意不在此,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22、造句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借古讽今,托物寓意。
23、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24、题型2:设计教学环节(题目设置比如“根据重点设计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阅读环节或者是要求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作答)
25、(出自):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26、先生这番话,的确鞭辟入里,感人肺腑,使我终生难忘。
27、本作鞭辟近里,宋代理学家常用来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辟(pì):透彻。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28、儿子是刺客,孙子是诗圣,少年中进士,老年出过国,你造他是谁?
29、《乌江》一诗作于南渡之后,时靖康耻后,徽钦遭掳,汴京虽陷于金,但长江以北仍有大片土地在宋朝手中,更何况沦陷之地也存在诸多民间抗金组织,所以李纲、宗泽、岳飞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志愿是有着现实基础和可能性的。然而高宗却一再南迁,偏安一隅,乃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种一再过江、不思进取的现实与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恰恰激发了李清照发人深思的感慨。
30、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这点需要背诵下来哦)
31、(所有组词列表):讽怨、讽动、讽讥、讽意、讽励、反讽、嘲讽、比讽、玩讽、雅讽、言讽、隐讽、箴讽、转讽、剀讽、开讽、静讽、轻讽、诮讽、律讽、讲讽、见讽、讥讽、规讽、歌讽、感讽、讽味、讽持、讽勉、讽告、讽辞、讽道、讽世、讽讪、讽切、讽劝、讽绎、讽诏、讽啸、讽嘲、讽采、讽习、讽经、讽兴、讽寤、讽胁、讽喻、讽托、讽谏、讽咏、讽讽、讽诵、讽书、讽厉、讽读、讽席、讽籀、讽术、讽念、讽赞、讽呗、讽解、讽谕、讽说、讽议、讽咒、讽旨、讽示、讽诫、讽令、讽传、讽誉、传讽、抽讽、倍讽、诵讽、托讽、微讽、吟讽、讽述、讽玩、讽职、劝讽、乐讽、朗讽、讽论、讽刺、讽纠、讽多要寡、讽一劝百、隐隐讽讽、讽德诵功、劝百讽冷嘲热讽、借古讽今
32、明知道人家已经客客气气,忘了过去,自己何必怀古伤今。
33、 这种人作诗写文章,往往拿些古时候的事来讥刺朝政,平常人看了,往往想不到他们借古讽今的用意。
34、略:大致;斑:斑点或斑纹。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35、激扬的文字、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林笑棠读的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36、身旁另一位小子符合道,为自己的分析感到鞭辟入里,猛点头。
37、本词总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的历史掌故,词人借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而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8、①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衬托;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扼要、连贯、得体;③写作特点:a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b语言特点:语言清新,朴素,平实,活泼,幽默,含蓄等;c结构的特点: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详略得当;d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借古讽今、对比、衬托、伏笔和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39、至此全诗结束,一步步从军旅日常生活、过度到气候、景色,再到战事,最后得出两句结论,打仗劳民伤财,死伤无数,却毫无实际意义,仅仅是获得了葡萄。死了那么多人,就换来了汉武帝宫廷中的庭院植物(汉武帝将葡萄栽种在宫苑),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40、"闻道玉门犹被遮"和“公主琵琶”分别讲的是什么典故?
41、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号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42、(英文):formaconnectinglinkbetweentheprecedingandthefollowing
43、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44、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4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是借古喻今。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这句借古喻今,更确切地说是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46、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表示对现实不满。
47、在现今存世的十七首诗作中,以咏史托古言志和借古讽今的比例之高,部分诗句见解之读到、寓意之辛辣,与她传世的诸多清丽之词作大相径庭,这恐怕也和她对诗、词之功用的看法有很大关系。正如她在著名的词论中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又说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所做小歌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等,可见她对诗、词的态度也和时代一致,填词反映个人生活和情感,写诗记录时代变迁和抒发议论,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大抵如此。
48、诗的前两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是互文的手法。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同一句中两个部分,看起来说得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情。比如《木兰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是互文,说的是花木兰回家后两个动作。而本诗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通过对白天望烽火、傍晚河边饮马这两件事概括了军队战争中行进的状态。交河,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
49、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50、努尔哈赤渐渐冷静下来,听他鞭辟入里,暗自佩服。
51、(1)两诗都以“汴河”为题材,所表达的感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2、如: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在的贪官们,都忘了国字,在贪腐之路上前仆后继,可以说是苟利自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3、(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54、所以,同学们,盈盈姐姐想小结下自己的感受:
55、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战争。“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环境如此恶劣,战士们却只能背水一战,因为通往汉地的玉门关被关了。这里也用了汉武帝的典故。彼时汉军攻占大宛,打得艰苦卓绝,请求撤兵。汉武帝不许,“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轻车,汉武帝时轻车将军李蔡。既然皇帝不许退缩,只能是不要命地跟着将领突击了。
56、(2)两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7、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的方法包含: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
58、富豪们买别墅是为了享受可不是用来怀古伤今的。
59、无意翻到鲁迅的一本书,认真看了下那篇《故乡》,我只看了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