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2、有学者说:“尽管各家的措施有的看似残暴,有的看似温和,他们都可以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而殉道。孔子追求了一辈子仍不被采用;吴起、商鞅,先后殉道;墨子为了天下的普通百姓而奔走呼号等。”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 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5、 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概括为“学而优则仕”
6、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给予了高度评价,致涵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7、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文集《论语》中。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9、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始版,对后世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的现代教育也视之为很好的方法。
10、 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11、 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
12、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13、这些弟子后来不仅成了国之栋梁,也进一步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先贤孔子,的确无愧于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实至名归!
14、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个也是要跟着他老人家学习的,为什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老师的意图将事情做好。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关键的关键,这是春秋时期提出的,我们现在还是在使用的!
15、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1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8、平民学校也是由他建立的。
19、 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21、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22、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主干、主线,它的很多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认为孔子哲学和儒家思想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3、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24、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采用严刑竣法的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甚至以“焚书坑儒”的方式来禁固人的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儒家学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5、“学”是获得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涉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拓展。因此,孔子不仅强调“学”具有的仿效的一面,也强调“思”——“学”具有的反思和创造的一面。在孔子的传播思想中“学”与“思”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31)这些说明,自我的建立,需要以现实境况为基础,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学”与“思”互相转化,传承与创新不断循环。用孔子的话说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1)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7、评价:①不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和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
28、所学不能为之所用,所学何益?学到的知识一定要运用于社会实践,这是最好最成功的教育之体现。
29、孔子的治史观,不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的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不断发展,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前进发展的。尽管当时这种思想朦胧,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开端。
30、孔子的旅游思想。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旅,倡导“山水比德观”,孔子一生行游天下,注重听乐视礼,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旅游的先河。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
31、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1);“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其思想从整体上看具有明显的崇古倾向。他所崇之“古”,系指古代文化体系,具体而言,则为“礼”或“文武之道”(《论语·子张》22)。“礼”在孔子思想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他自幼学“礼”,三十而“立于礼”,教学内容是以“礼”为核心的古代文化(“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史记·孔子世家》),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挽救礼坏乐崩的现状,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11)的礼制,维护氏族贵族的等级秩序。在哲学思想上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1),认为人的视、听、言、动都要服从“礼”的约束。孔子一生念兹在兹的就是回归一切依“礼”而行的世界,当他再也梦不到周公,当它哀叹“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史记·孔子世家》),他的生命之火也就在风雨飘摇中渐渐熄灭了。而他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就在于尊古崇礼,继承和弘扬以“礼”的精神为核心的古代文化传统。
3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33、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蕴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风格,对后世文风有深远影响。
3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35、汉朝建立,在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逐渐强大.到了汉武帝时代,便需要有一个新的政策来巩固政权,于是便有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汉武帝转“无为”为“有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学说“仁”的思想,重伦理、重道德的特点可以为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儒家成了官方思想,儒学从此繁荣下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中,它的儒学思想一直成为统治者最好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但繁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
3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37、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38、(1)孔子在不同场合下对“仁”有多种解读,如“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9、答案: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40、 C.诸子百家追求的目的在于期望自己的学说被当权者采纳
41、 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42、孔子教育思想中包含着不少深刻的教学方法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
43、(答案)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涵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
44、对当下增强国家文化认同具有重大意义。孔子哲学和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美德,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土地上生根,深刻影响着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各个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4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46、问题四: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德治”还是“法治”?总结: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虽然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三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战国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实践中,不同学派的理论经受了真正的考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训。因此,各个学派的互相映证,互为补充也是必然的。
47、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反对佚游。他认为佚游行为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的许可,佚游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局限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48、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49、实际上,孔子强调的就是"理论最终要联系实际。"我们今天的学习教育,不正是传承了这一优良的学风吗?
5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5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5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强调( )
5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提出有教无类,全民教育的方针,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54、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