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就是这棵真实地存在于席慕蓉生命现场里的油桐,让她念念不忘。
2、她心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这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3、在谈到送别诗诗,人们总会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然而,我亦想到席慕容的《送别》,这并不会死送友人,而是叙述青春的流逝,这诗让我的思绪不断地游离,让我们思考那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
4、悬崖菊是小菊的一种整枝形式。通常选用单瓣型、分枝多、枝条细软、开花繁密的小花品种,仿效山间野生小菊悬垂的自然姿态,整枝成下垂的悬崖状,所以悬崖菊是向下生长的,诗中说蜿蜓伸展到最深最深的谷底,表面就是这个意思。象征着将理想和内心的骄傲深埋。
5、1943年,席慕蓉生于四川,之后她住过上海、香港,而后到台湾。本来,身为蒙人的席慕蓉并不觉得自己与周遭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言辞,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6、因此,对现在的时刻就越发地珍惜起来。我想,所有被我匆忙地抛在后面的日子,对于它们,我是再也无能为力了。可是,对那些即将要来临的,对眼前的这一个时刻,我还来得及把握,还可以用我的全心与全力来等待、企盼与经营。
7、席慕蓉的诗歌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从艺术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来看,她的诗歌何尝不正是她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否则怎么会那样至性至情,自然天成,独成一家。
8、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9、 此诗曾被选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大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
10、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11、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2、随后以群木和独木的对比,写社会和理想的对比。
13、这首诗充满了少女的祈愿。她理想中的情人,是她自己理想与光辉的投射,也许从来就没有一个这样真实的人,只是某个人的身上忽然有了神一样的光辉。她渴望着与他相遇,好让他见证自己最完美的美丽。
14、《抉择》是席慕蓉一首小诗。席慕蓉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清澈,信手拈来,直抒情意,饱含着对人生美好的无限向往,说她足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也不为过。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遇到人生需要抉择的时刻,能否相遇?相遇的结局是否后悔?抉择相遇的抉择是否合意?全诗透露出一种美好,对生命美好细腻如微的刻画,美啊!足以照亮幽暗的心灵,给予人以祥和安宁,也如星河般的美丽!我们喜欢席慕蓉的诗歌!
15、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自己内心的愿望,比作悬崖菊,秋日和最后有些许忧伤的情感,是作者对心愿理想不能实现的哀伤,但是又用了盛开一词,表明作者内心还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会遇到如秋日后的凋谢,等等挫折逆境,自己的心愿任然会像悬崖菊般,纯洁、炽热、顽强生长、让花朵怒放。
16、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
17、 首句,诗人就运用假设给本诗定下了这一爱情悲剧的基调。“含泪的”、“不再躲闪的”两个形容词的贴切使用,把两个痴情人的真挚爱情写得入骨,让人顿生忧患、悲悯之心,让你不得不读下去。诗人进一步使用假设,“你若是这世间唯唯一能伤我的射手”,写出了白鸟与射手对爱情的专注,强化了爱情的排他性本质。接下来,写了他们相爱的理由:“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层层推进,丝丝入扣,没有一点儿斧凿与唐突。最后写了白鸟赴死的决心,理由也已十分充分。
18、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19、这是很多少女心中的梦,只是只有席慕容,用如此深情而炙热的语言把自己的内心给表达了出来。纯情幽婉的语言,那是心灵的歌声。那是少女对未来的愿望,对光的期望。
20、无怨的青春不一定无悔,但是席慕容的诗歌你不读,那必是后悔。最让人惊奇的不是作者把爱情琢磨的多么透彻,让人惊奇的是作者把爱情写的如此美丽。
21、⊙文章部分内容转自网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发E-mail:service@szwenxue.com我们将会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