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4、(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5、(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6、(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是可忍孰不可忍)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0、《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怎么教?这位老师的方法“震惊”课程专家!
11、(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12、(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4、(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5、(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16、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9、(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20、(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1、(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论语·学而》(巧言令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4、(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25、(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6、(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7、(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8、(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9、(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女:同“汝”,你。
30、(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31、(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32、(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33、(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34、(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5、(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6、(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37、(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38、释义: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39、《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怎么教?朱文君老师举例详解
40、(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41、(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2、(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43、(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44、(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45、(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6、(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士大夫的处世态度。
47、(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4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9、(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50、(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1、(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52、(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3、(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5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5、(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56、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7、(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58、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59、(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0、(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1、(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62、(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3、(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64、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65、(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66、(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7、释义: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 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68、(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9、仁者乐山:出处:《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义:仁德之人安于义理,厚重不迁,好像山一样,所以喜欢山。
70、(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71、为你读小古文|第十一课《日月星》(朗读者:子昂老师)
72、(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73、(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