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3、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
4、在另一方面,在当下中国,宪法学乃至整体的法学都主要是被作为社会科学来看待的,这种将宪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的视角并不能呈现作为精神现象的宪法的全部内核。而且倘若过度地强调作为社会科学的宪法学,进而夸大宪法解释中价值判断的存在及其影响,则不免有使宪法解释陷于主观恣意并成为社会实力与政治力量之侍女的可能。在此情况下,重视作为规范科学的宪法学,即宪法教义学,便益发显得尤为重要。
5、假期,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也给小朋友报了培训班。每天早上,他昏昏欲睡,耷拉着脑袋提上书袋出门。中午,他无精打采地回来,仍然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
6、 纸上谈兵,意思是在文字、纸面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一般认为典故出自战国“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赵交战,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掉老将廉颇,换成只会死搬兵书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赵括战死,坑杀四十万降卒,秦军也伤亡二十余万。
7、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8、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9、廉颇也是战国名将,虽然兵法兵书不如赵括,但是实战能力很强。在与秦国的作战过程中,让秦国吃尽了苦头。不过后来秦国派人在赵国散布廉颇造反的消息,于是廉颇被罢,赵王偏信赵括的理论能力,于是就派了赵括指挥军队。
10、(16)奇兵:战争中用于引用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也称"饵兵"。
11、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2、[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13、引用: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14、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晚于春秋。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
15、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16、纸上谈兵现用来比喻: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17、成语故事|富贵者与贫贱者,哪一个更有资格骄傲
18、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19、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jiàng)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
20、上d郡共有十七座城邑,是一块大肥肉。赵王丹馋得哈喇子都流下来了,果断派人接收了上d。结果不出冯亭所料,秦国果然发兵攻赵,上d很快落入秦军手中。
21、第关键时候,策略失当,导致赵国孤军奋战。就在廉颇和秦军相持不下的时候,赵王丹曾问策于楼昌和虞卿。楼昌主张贿赂秦国寻求和解,虞卿主张贿赂楚、魏两国。虞卿认为,秦国志在“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绝对不会贪图蝇头小利。如果贿赂秦国,则正中其下怀,他们必然会将赵国示好的消息散布出去,这就会让其他诸侯国误以为赵国已经依附于秦国,即使赵国有难,他们也不会援手。而楚、魏两国与赵国唇齿相依,如果贿赂他们,他们肯定会欣然接受。秦国见楚、赵、魏结成同盟,心有余悸,自然要分兵防备楚、魏两国,这样一来,赵国也许可以躲过一劫。但赵王丹最终却选择贿赂秦国。结局也如虞卿所料,秦军与赵军在长平杀得天昏地暗,其他诸侯国却在一旁看热闹。
22、 规则从来就有,早期的战争,无论东西方,都类似于竞技。近现代战争,越来越残酷,但一直没放弃过规则。比如“不斩来使”,不杀俘虏,不袭击红十字会车辆,保护妇孺,不攻击非军事目标等等。只不过有人当君子,有人专挑妇婴显示自己的武功。
23、 公输盘替楚王造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墨子为劝阻楚王,跟公输盘来了一场模拟的战争,用衣带、木片,摆成攻城守城的样子,双方展开攻防。结果公输盘输了,楚王也放弃攻打宋国。一场大战,就用这样的方式,打完了!总觉得,这才应该是纸上谈兵的真正意义。
24、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赵括只管按照兵书所云,亦步亦趋,丝毫不懂得按照战场形势变化。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被万箭射死,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史称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再无对抗秦国的能力,而六国被吞并的速度也就快了。
25、“你……你这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说完这句话我忽然有点后悔,因为我担心他用那个著名的“梗”来怼我。
26、[典故出处]清·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27、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军事。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也不曾夸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缘故,赵奢说:“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括却把它说得很简单。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如果用他为将,必使赵军遭受危难。”
28、“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9、那时候,所有法理学研究者在法学国度中的公民身份将遭到怀疑,一些对于法律(学)的技术细节知之甚少,而只关心法律外超越性的理论知识主题的学者要证明其法律帝国的公民身份又是何等的困难!而无疑,法教义学研究将为法理学者提供这样一份身份证明。
30、我们总是疲于奔命,求不得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反省自己。
31、(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得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32、测试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非但新学的知识没有巩固,连以前的错题也照错不误。显然,上补习班的钱打水漂了。我火不打一处来,狠狠训斥了一顿。
33、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34、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35、成语故事|穷途末路的皇帝,想当一个普通百姓都是奢望
36、空洞无物( kōng dòng wú wù ):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
37、赵括自幼熟读兵法,谈起打仗来头头是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俨然一颗在军事领域冉冉升起的天才新星。而赵王身边的人又受了秦国的贿赂,这时候推波助澜,把赵括捧到了天上。赵王信以为真,果然临阵换将。
38、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39、“长平之战”后,秦国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无力组织大规模战争。赵国虽然一蹶不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直到三十年后,赵王迁犯下了和爷爷赵王丹同样的错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诛杀了末代战神李牧。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秦军再次大举进攻时,赵王迁只能束手就擒了。
40、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41、成语故事|文人的“惨淡”和牛肉面馆的“惨淡”是一回事吗
42、纸上谈兵(拼音:zhǐshàngtán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