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条谚语意在强调戏剧人物造型的重要性。所谓“像”,就是要使扮戏后的人物造型符合一定的艺术规范,符合人物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外部形象。京剧是诉诸听觉、视觉的综合艺术,角色的视觉形象是观众整体审美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演员有高超的演技,但其扮相与剧情规定的人物形貌脱节,势必使整个演出效果受损。譬如有的老旦演员,在化装时过分地描眉搽粉,给人年轻女性粉面桃腮之感,显然与人物的应有造型大相径庭,即属于扮戏不像之列。
2、演员在演唱时,对咬字很讲究。既要咬住,又不能咬死,把握咬字的力度分寸是演唱的诀窍。掌握好咬字的技巧后,演唱时就能做到字音清晰、轻重适度。
3、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最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关于戏曲的谚语和歇后语)。
5、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无功,台上稀松“”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基础打不牢,演戏演不好“。舞台是展示演员水平的考场。平常练功的好坏、表演的优劣全都一览无遗地展现给了观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员一声出众,绝对会引来阵阵掌声。相反,一个平时练功偷懒、学习不认真的演员,根本不会在舞台上有惊人的表现。(关于戏曲的谚语和歇后语)。
6、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好的表现,还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不间断地去研究、打磨人物内心情感,练习唱腔、身段。即使这样,也不见得能成为一个好演员。何况那些得过且过,靠混来度日的演员,要想成名,简直是痴人说梦。
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8、(嗓音凭天赋,锻炼在人功)学艺者的天赋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锻炼。条件略逊的演员,通过锻炼可以得到提高;条件优越的演员,若不肯下功夫锻炼,不可能将其优异的条件充分发挥出来。
9、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也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表演,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出戏中的各个角色有主次之分,他们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有所不同,表演上的份量与难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构成全剧的整体审美效应来说,却缺一不可,因而每个角色又是互相平等,没有大小之分。在演配角时,只有拿出演主角(即所谓唱“正戏”)那样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真正把戏演好。有时,在一出戏中,主角演得不吸引人,而.由于配角演员的演出态度端正,演技高明,他的表演反而更有艺术的吸引力,实际上说明任何轻视配角的观点和表现都是不正确的。
10、酒就秦椒酱,鞋小挤脚尖(区别尖团字)。“咦”音齐出音立,“嗯”音闭口须穿鼻。关于戏曲的谚语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1、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宋苏轼《戏子由》
12、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包括戏装的形制、色彩、图案、质料等)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以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而不可单纯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以至对人物的形象有所歪曲和破坏。如从武松的身份和性格看只能穿青褶子,如果孤立地追求所谓的扮相美,让武松改穿平金绣花的褶子,则势必有损武松形象的塑造,在京剧舞台上这是一种不能允许的错误。
13、(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京剧演员面部表情的优与劣,关键在眼神。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的感情、情绪变化,首先从眼睛表现出来。
14、击鼓骂曹——当场开销(沪语中”开销“即责骂、斥责);
15、“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16、在学习戏曲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刻苦的练功,就不会有过硬的功夫,也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不经过酷暑、严寒的磨砺,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17、演员在做戏时,即使所演的剧目是经常上演的熟戏,戏中所需的演技也已熟练地掌握,但依然需要使自己的表演显出某种意义的“生”,即保持必要的新鲜感。这里所说的“三分生”主要有两种含义:要保持初次上演生戏时的那种严肃认真的表演态度。不能因为所演的是一出熟戏,而使表演熟而生油、粗糙随意,或在表演中由于演技过于熟悉而胡卖力气。要保持某种程度的陌生感。即作为演员虽然对于戏中的情节以及表演都已非常熟悉,但作为角色对于剧中的一切事件却是初次经历,因而应是陌生的。只有演员在心中保持“三分生”,才能使表演显得真实可信,具有新鲜感。荀慧生曾经说过:“熟戏要当生戏演。”这条戏谚揭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规律,表明了表演艺术中处理熟与生的辩证关系,其内涵是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