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愿为莲,我盈盈的笑语,是涟涟波心里的招摇,牵引着迷离的水草,随时光快意的轻吟沉眠,
2、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那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3、她也曾在诗歌中加入化学名词,PH试纸这一种化学用具,利用科学融入文学。扩展资料创作风格写作情感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作品)。
4、如果从开始就是一种错误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它会错得那样的美丽——席慕蓉
5、我一直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就不能领会,而到了能够让你领会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了。
6、那时候,我连他姓什么也不明白,而在他回过火来叫我的那一刹那,我却突然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月光一他微笑的面容十分清晰,那样英俊的眉目是在白天里看不到的。我说出来是什么起因,可是,在那天晚上,月下的他回首召唤我时的神色,我总觉得在什么时候见过一样:一样的月、一样的山、一样的回着头微笑的少年。
7、可笑的是,明知道演出的应该是一场悲剧,却偏偏还要认为,在盈眶的热泪之中仍然含有一种甜蜜的忧伤。
8、我逐步向山峦走近,只盼望可能晓得他此刻的心境。有含混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更,一种未能完整预知的动乱。
9、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席慕容又越过海峡,在中国大陆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风”,成为许多青年诗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10、年轻的时候,因为羞怯,因为很多奇怪的顾虑,有些话始终没能说出来,有些要求也始终没敢提出来,白白地错过了那么多个美妙的夜晚。而在这么多年以后,如果也让这个夜晚就此结束的话,我们就再也没有什么借口可以原谅自己的了。——席慕蓉《槭树下的家》
11、也许,在好多年以后,我唯一能记得的,就是在这列南下的火车上,在这面暗色的镜前,我颊上的泪珠,所给我带来的那种有点温热又有点冰冷的感觉了吧。
12、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13、时光仍旧立于不败之地。——席慕蓉《时光九篇》
14、在那一夜,我曾走进山林,在月光下站立,悄悄说出,一些对生命的极为谦卑的憧憬。
15、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16、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
17、席慕蓉的全名为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之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1997年散文集《生命的滋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在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诗集《以诗之名》,与第一部诗集《七里香》正好相隔三十年。
18、心里感到有点可笑,本来,不论怎么打算,怎么保持,漂亮的夜晚仍旧要就此停止,依然要以回到房间里,睡到床上去做为结束。这么多年来,碰到过多少次清朗现在夜的月色,有过多少次想一直走下去的动机,老是渴望着能有人跟我有雷同的感到,在如水又如酒的月色里,在长满了萋萋芳草的山路上,陪着我一直不停地走下去,走下去,让所有的事物永远不变,永远不结束的一刻。
19、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20、在台湾现代诗史中,席慕蓉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现便成了台湾诗坛的“暴发户”,创造了“软性诗”的“席慕蓉现象”。
21、白昼的回想常会被我忘记,而在月亮下的事情却总深深地刻在我心里,甚至连一些不相关的人和事也不会忘。
22、当时,在他们走后,我只认为很惋惜,假如能让他知道,在如水般流过的年华里,有一个人曾经那样清楚地记得他年青时某一霎时里的音容笑容,他会不会因而而觉得更快活一点呢?
23、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24、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低微与尊贵。让我知道,全部人类的生命就有如一件一直在揣摩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端,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进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尽力都会留下印记。请让我,让我能从容地品味这生命的味道。
25、如果有一天,我溘然变成了我所爱慕的隐者,那么,在隐身山林之前,自我一定要经由一场异样惨烈的厮杀吧?
26、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
27、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生命的滋味》
28、我当前一直没再遇到过那个男孩子,然而,有时候,在有月亮的晚上,我常会想起一些类似的月夜,也就常会想起他来。好多年也这样过去了。
29、自1981年7月,《七里香》出版以后,就触动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心灵。陆续出版的《无怨的青春》《迷途诗册》等诗集,更奠定了她在台湾诗坛的地位。
30、原来,原来世间一切都可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却也可以伤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颗固执的怎样也不肯忘记的心。
31、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32、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33、而此刻,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窗外的天已经暗下来了。车厢里亮起灯来,旅客很少,因而这一节车厢显得特别的清洁和安静。我从车窗望出去,外面的田野是漆黑的。因此,车窗象是一面暗色的镜子,照出了我流泪的容颜。
34、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关注有多少心思在落幕之后也不会休止。
35、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36、雨 五月的麦地 夜 日光 村庄 女孩子 北斗七星,七座村庄 肉体 妻子和鱼 坛子 思念前生 打钟 房屋 怅望祁连 怅望祁连 秋 八月之杯
37、遗憾的是那种事后才能明白的“缘”,总是在“互相错过”的场合里发生。总是在擦身而过之后,才发现,你曾经对我说了一些我盼望已久的话语。可是,在你说话的时候,我为什么听不懂呢?而当我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慌乱地重导你时,你为什么又消失不见了呢?
38、我想,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的小我构成的,就因为小我有一份感情,大我才会产生一股力量。雁阵能够不停飞过八千里的天空,还不就只是因为每一只大雁都有一颗思归的心而已吗?
39、我亲爱的朋友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永远不会停歇。
40、筵席已散,众人已走远,而你在众人之中,暮色深浓,无法再辨认,不会再相逢。——席慕蓉《谜题》
41、内容简介:《边缘光影》精选作者未发表的诗作,结集成册,仿佛散落在时光里的生命碎片,终被拾起。在这些诗作中,可窥见作为诗人的席慕蓉,窥见她的生命画像。诗集的章节,以静物或动物为名,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之眷恋,对生活之敏感。其中不乏对蒙古高原、蒙古族英雄的赞叹。后附知名作家王鼎钧的评论,以及新版后记。
42、诵者 黄华,主持人、配音员。曾主持的电台节目有:CHANNEL(V)的广播版节目《v乐逍遥》,《百事音乐风云榜》广播版,qq电台《男孩女孩》《音乐电唱机》等;参与影视剧《理发师》、《爱出色》、《邢绣娘》、中央九纪录片《好枪》、《怪物追踪》等配音。
43、内容简介:《迷途诗册》从这本开始,诗集中出现很多关于诗歌本身的思索、对于故乡的回望。诗人在创作阶段,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作为远离族群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诗人借此次诗集的出版重温了自己的精神回乡之旅,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从亚洲到欧洲,从四川到蒙古,岁月的河流洗去绵长的喜悦与哀愁,也卷进了无尽的怀想与坚贞。
44、从此,这一处地方就变成了我的一种隐秘的疼痛,也因而更变成了一种隐秘的安慰。每当我想逃离永远堆积在眼前的工作的时候,每当我心里觉得非常疲倦的时候,我就很想一个人再去一次淡水。想去走一趟那条长长窄窄的老街,想去再坐一趟渡船,再渡一次,渡我到对岸。渡我到我的对岸。
45、内容简介:《时光九篇》中,她所写作的主题依然是时光、爱情,但目光侧重点开始转移,情感变得成熟磅礴,因此在此集中出现了长诗、没有标点的长诗,以尽力表达澎湃的感情。她的爱憎情仇,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一族一国所可范围,而是宇宙庞伟的光影下永恒的母题和眩惑。
46、《以诗之名》延续了席慕蓉一贯的丰厚的简单。人生感悟依然在其笔端缓缓流淌,伴随着每一次晨钟暮鼓。“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经历过太多的云卷云舒,人生于她,早已不是一种诱惑,而是一出宁静的风景,其中,沉淀了太多的人生智慧,和回忆,和遥想。
47、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