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用它独有的刻薄方式令我们渐渐宽宏,明白不管怎样被生活对待,依然要许诺自己明日必有太阳。
2、我记得在成都双流机场,有句城市宣传语是“China’sChina,Chengdu.”——是的,这令我想起那个下雨天,寒风刺骨,我经过一条小街,空空荡荡的米粮店门口,泥泞的卷帘门半掩,伸出的屋檐滴滴答答掉着水,刚好足够遮住一张麻将桌。四个人围坐,专心致志地在屋檐下搓麻将,任凭路边人来人往,寒风凛凛,落雨纷纷,四人犹如仙人下棋一般,之淡定,之投入,叫人叹为观止。其实再没有比这更加市井、庸碌的画面了。但这却是一种只有平原沃地才能造就的人文气氛与集体性格,不可言,不可说,会心者,可懂其中禅意奥妙。
3、五千年来,多少英雄豪杰都曾为了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才华。武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文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古有“纵死犹闻侠骨香”的霍去病,今有“归国为民”的茅以升……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英雄。英雄不仅仅是经历过战场洗礼,保家卫国的战士。和平年代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英雄。
4、七堇年热衷于书写成长的诸种疼痛与记忆。她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始终都在围绕成长的主题展开。这是七堇年的小说最明显的精神标记,也是她有别于其他“80后”作家的地方。
5、在七堇年的笔下,成长不仅仅是噩梦,还是自我的反思和救赎。在“80后”作家中,七堇年是为数不多的写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反思的作家。七堇年的成长叙事充满了辩证的理性之光。《大地之灯》(2006)是七堇年写的第一部长篇;连同2008年出版的《澜本嫁衣》,截至目前,她的长篇只有这两部。
6、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七堇年散文)。
7、成长路上互为依靠,以文字为介质交换悲喜,不落窠臼的人生,不落窠臼的文字,如此,最好。
8、散文的美大抵在于她给读者以发散的思维联系文章与自身,去思索,感悟人生。
9、“在这个吵得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世界里,我们手里所持有的干干净净的初衷,不多了。
10、可以说,七堇年是“80后”作家中难得地赋予成长的主题以美感的人。这样一种姿态,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有极为精彩而形象的表述:
11、应该说,在《大地之灯》中,虽然作者也看到了成长中的艰难和触痛,但她更愿意相信因了这“大地之灯”的照耀,成长便不再是噩梦和不堪回首;但作者十分清楚,“就像心之大地,朵朵光亮都是只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
12、初到香港那夜我以为我坠入了繁星之城,满目灯光细碎闪耀,宛如钻石项链镶嵌于成片楼宇,于浓浊夜色中勾勒出一栋栋魑魅的轮廓来。光之瀑飞坠,溅得满城云蒸霞蔚。
13、前些日子在英文泛读课上看了一篇美国作家写的,他说:“杰斐逊总统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很多人把这句话误读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七堇年散文)。
14、七堇年的文字读来让人感觉很舒适,优美凝练,用词精简。总希望能在阅读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时吸取些许驾驭文字的功力,不求如她般用词优美,至少也要语句顺畅,能够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
15、那些事儿永远都是可笑和难忘的,高三三诊考试之后,和朋友们背着书包就去玉林小区的小酒馆,喝完一杯加了牛奶的啤酒;偶尔周末返城借住在同学家里,看影碟,听CD,翻漫画。在操场上和隔壁班打篮球赛,冬天阴冷,手指总是红肿起来。那时候我还那么痴迷电影,每到周末就写纸条让朋友去玉林小区的碟子店淘电影。死d周末返校从家里带来的麻辣兔头一定会在周日当晚就被室友一抢而空,却专门为我留上两三个。
16、《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十九岁前后写成的作品。相比同时代的“80后”作家游离于时代和历史的倾向,这部小说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把个人的成长放在时代、宗教和文化的背景中展开,因而别有深度和力度。
17、摆在你面前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不同于其他作家所写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这就是《一个人的村庄》之命题和立意所在吧。
18、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19、“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写这话的人又说,“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20、——叶嘉莹《写给南开大学七七级校友的七绝诗二首》
21、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22、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23、七堇年,80后中罕有的严肃文学派作者,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作家。其文风成熟稳健,阒静通透,充满灵性且艺术感极强。在她看来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追求都是表达内在外在的美,由此反对以词藻堆砌为由批判年轻作者的表达。
24、她正在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往前走,正在“将轻松的留给生活,沉重的留给写作”,正在努力地保持对生活的兴趣,正在认真地浪费生命,正在耐心的度过一生、渡过自己,正在一场壮丽而宁静的黄昏里,继续她的旅程……
25、七堇年的文字中处处体现着思想成熟的细腻和灵性,虽然被称为“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不过不同于安妮宝贝的自白似的慵懒和漫不经心,七堇年的文字相对于同时期作家显得更加沉稳,通透直白。
26、尽管笔下的文字被贴上“青春成长”的标签,但她并不介意:“撕去‘青春’、‘畅销’之类种种标签,留下痕迹难免。我们大部分80后作家没有局限在某一个类型之下,都是渐渐成熟、慢慢进步。
27、但是,成都真是一座温柔的城市。只在夜里下雨。没有那么多赤裸裸的晴朗,仿佛就是不想叫你参透人生,然后在你最绝望的时候,来一个清透的晴朗,仿佛就是不想叫你参透人生,然后在你最绝望的时候,来一个清透的晴天,叫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朋友说,“这样的世界温柔至无需闯荡,让人想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8、在上班高峰时候开车堵在水泄不通的路上——其实那已经不叫路了,密密麻麻的汽车、电瓶车、自行车,还有四顾茫然的行人,像一锅沸腾的饺子一样,暴躁而急躁地抢路,一张张怨戾的脸,写满了生活的黯然失色。
29、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没有出处,只是一句网络文案。
30、如同种子在雪下静静梦想。所以你要知道,我将在更大的沉默中归来。青春是生命最温暖的被窝,是生命最华丽的裙袂。
31、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梦之境》,故事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时代,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在线社交的极致为典型特征。
32、在年少时,生活是盾,我们是矛,自以为坚硬,于是总是爱以棱角冲撞它,看看它背后藏着什么。但那时生活原谅我们的年轻,所以不与我们计较。而长大后,走出了校园,走出了青春期,才发现生活的真实面目其实是矛,不断地冲击我们,坚硬而冰冷,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变成一只盾,再疼也要把棱角磨平。
33、在她看来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追求都是表达内在外在的美,由此反对以词藻堆砌为由批判年轻作者的表达。
34、至少,我们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去思考和表达,即使无论这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怎样。我始终相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35、2014年起逐步开始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2015年主编岸口系列第一辑《近在远方》,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出版文集《灯下尘》。
36、 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青春,看到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在过去心高气傲的年头上,因不懂得该如何聪明地活着,所以总觉得连生命都是身外之物,“好像这个世界说不要就不要了。”
37、生活常常令我暴躁,那些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口,喇叭,灰尘,冷漠而空洞的人,疲倦而茫然的脸。唯独写作的世界是令我平静的。像在大雾的清晨于林间散步,空气清洌如泉,你心有山海,身轻如燕。
38、众所周知“始于颜值,忠于才华”,对书,对作家也可如此,一眼既定的美好总是短暂而透明,深入了解才会更加坚定的喜欢。下面就带大家来康康尘世之曲吧。
39、这是我对七堇年最初的印象,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以及自身性格的局限使她有着很长时间的昏暗时光,甚至一度陷入抑郁。与家庭的矛盾使她得文章注重于自我救赎和反思,而且以青春为主题,大量的笔墨记叙了高中生活。这与青春时期多愁善感的我有着很多处共振,因为高中时候我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一度陷入十分昏暗的境地,那时曾有无数人给我以感动,那是我最难忘的地域和时光。所以从自身情感而言与她的文字有着很多微妙的共鸣,也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40、她喜欢这个类型,“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技术只是改变生活的外衣,人类社会所困惑的并不随着时代改变,书的内核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成长,更有趣,发挥的空间风大”。
41、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行,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灵魂行李。
42、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青春,看到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在过去心高气傲的年头上,因不懂得该如何聪明地活着,所以总觉得连生命都是身外之物,“好像这个世界说不要就不要了。”
43、漫无目的行走流浪在陌生的世界,虽然是三四月份的天气,也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我所受只愁苦必然是上天给我的灾难,亦是我的福祉,流浪陌路,才发现人生原来就是一曲远方。
44、香港读书时的挚友ET就住在我的隔壁。她是一个怀揣着电影梦的姑娘。聪明漂亮,对电影痴迷不悔。毕业之后同学大家作鸟兽散,唯独与她联络还很紧密。然而现实逼人,实习阶段的经历,令她同样陷入深深的落差与迷茫。那一夜她来我的房间,我们聊了很久,说起太多的无可奈何,品尝成长的纷杂滋味。 但我相信,才华是金,总会闪光。如同我佩服她笔下的香港,是这样写的: 某一天晚上去太平山顶看到维港入画的夜景。两岸灯火繁丽勾连,错落堆叠出去,海面是微微细波静在一片光色偎抱中,没有行船甚至看不出起伏。 同行之人说这是他有生见过最美亦最爱的夜景,胜过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胜过半个地球上他见过的所有地方。我问他有没有见过台北的10他说见过,只是因为高,却没有海,道路并不真的那样美。 我记得在101的夜晚向下望去。台北像珠冠般躺在无限远的地方,却又像咫尺陈列在可触感的眼前。道路与街区有致却疏远,是我有生见过最美丽的灯火,最美丽的一座城的夜晚。 香港和台北,夜晚和山道,都是美丽,却并不打动。就像你可以爱上一张绝世再难遇见的容颜,却并不爱那个人。而那样的容颜就变成没有意义的经过,你不会想停留,也没有波澜。
45、这一成长的模式在她的其他小说如《澜本嫁衣》和《尘曲》中都有延续。《大地之灯》围绕主人公简生展开了对一家三代人各自不同的成长过程的叙述。虽然说三代人的经历各异,但在对孤独和创痛的感受方面彼此相似;所不同的是,因为三代人身处不同的背景,其具体形态和表现不一样。
46、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的悲喜,切肤地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似乎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
47、七堇年风格早期少年时作品感觉华丽优美,后期青年时期作品简洁一些,情怀少一些。文字读来让人感觉很舒适,优美凝练,用词精简。总希望能在阅读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时吸取些许驾驭文字的功力,不求如她般用词优美,至少也要语句顺畅,能够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
48、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49、那时的我,在无数晚自习就着一叠叠作业纸开始写作——当然那不叫真正的写作——在上课、自习、考试、做题的罅隙,我们见缝插针地阅读,写作,弹吉他;我们热爱电影热爱音乐,从吃饭钱里面省出一些零花来买盗版DVD,打口CD,买书买杂志,买海报;看任何书刊都会认认真真做摘抄,一张张活页纸装订起来有厚厚一大本……
50、这是一句暗号。我们那些彼时笑容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们,永远都会记得它。借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只愿如此诚恳地,表达我对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样……
51、所以,不管怎么骂它阴天太多,车子太堵,你和你的胃永远都离不开它。带着一个成都的胃去外地是痛苦的,因为再好的馆子都让你食不下咽,你尝一口,就觉得成都随便一个苍蝇馆子的厨师手艺都会比它好。
52、有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无论是文章的立意还是文字本身的高度都胜于同期作者。——郭敬明(80后青春文学作家)
53、七堇年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擅长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时代感的塑造,人物素描清淡却又回味悠长,现实主义风格浓烈,悲喜剧交织,笔触轻盈而内容沉重。
54、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出自:《尘曲》-作者七堇年原文: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三月桃花,四月欢唱,两人一马,明日故乡。流浪陌路,暖然绯凉,写意人生,相识一场。不关此世,不负己心,我自倾杯,且君随意。
55、就它们表现的内容而言,这是成长期的少女关于成长的心路历程的写照,“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里面充满了成长期的少年所特有的困惑、苦闷和思考。想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的成长历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56、七堇年尝试与过去的影子告别,但并不是决绝的方式。对于新作,她坦言:“青春成长的特色一脉相承,站在三十而立的关口,我会对成长有新的反思。”
57、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58、当我经济独立,不需要用挨饿的方式来省钱买碟,我却也再没有那种搜集电影的兴趣了;当我时间自由,也不需要面对晚自习和无尽的上课考试,我却也再没有那种非写不可的倾诉欲了。
59、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它们的时候——某个十六岁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个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某个毕业之后的夏天的深夜——而经过了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那是因为,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60、毕竟,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61、十九岁的七堇年读张爱玲的《天才梦》,嫉妒一个十九岁的小女子怎么写得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这样的语句。十九岁读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我也嫉妒一个十九岁的同龄者怎么写得出“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样文艺的句子。
62、《大地之灯》中也不难看出台湾女作家简媜对于七堇年的影响,对简桢作品的引用,七堇年在《大地之灯》之中用的尤为甚多。《大地之灯》的每一章节开始的序言中都有简媜作品的语句,或节选自《四月裂帛》或是《落葵》等作品。
63、以前一直觉得青春写作很肤浅,七堇年的文字让我觉得中国的青春写作有了新希望。——陈晓明(文学评论家)
64、很多人不知道七堇年是谁,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想都没有想过却真的亲眼见到的人。人民大学国学馆里,七堇年为新书《无梦之境》作宣传,抱着远远的看一眼就好的愿望过来,好在堇年不是很红的原因,现场的人并没有很多,得以让我从教室外面一点一点移到了第五排,一个能清清楚楚看清她的位置。
65、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
66、因了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业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
67、我非常喜欢七堇年的文字,她的散文我都读过,在她的散文中我能领悟面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写作的想象和思路。我有一个笔走天涯的梦想,而这梦想的指引最初是在七堇年那里获得的。
68、那些间隙中的一块块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大地之灯·后记》)“黑暗”不会因为“灯”的存在而“消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地之灯》正是这“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而《澜本嫁衣》则是留给自己咀嚼和“消融”的“黑暗”。
69、人一旦过了少年时候,就再也没有那个心去奋不顾身了。什么爱啊,感觉啊……长大之后,在现实看来,都是锦上添花。你得有这块锦,才能添得上花。
70、她的文字华丽沉重,她的文字也干净凝练,从年少时轰轰烈烈的愤世嫉俗,到如今自得其乐的热血难凉,她的笔触温暖着每个暗夜赶路人。
71、青春文学新秀七堇年,首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发行不到半年,就被美国的出版公司看好,将于9月底在美国面世。美国出版人认为,《大地之灯》囊括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和时代苦难,“令人惊叹”。
72、人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
73、我作为一个伪成都人,平日里最喜欢在夜里去文殊院拜佛,白日里喧嚣的人群都隐匿,整个文殊院安然隐匿在宁静脱俗的古韵之中。无灯,无人,唯有林木森森,红烛灼灼,佛光隐现,千年一梦。红墙外有位拉二胡的大伯每天晚上七点半准时端坐开弦,在院中闲庭漫步,便会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寒春风曲》等古曲不绝于耳,其声其境安宁之极,濯人心扉。
74、但这万家灯火如此浩瀚,家家户户纵有几多悲欢离合,皆仅是这诺大城市里一枚星钻般的光点,连故事的窗口都找不到,想来叫人觉得渺小至无可奈何。 如此荒凉与冷酷的华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从海关一路过来,经跨海大桥与各色高架,放眼这森森严严的港都丽色,竟顿生飘泊异乡的胆战怯弱。我以为而今世代只有故事,不再有传奇,看来我错了。 不是香港有传奇。而是香港即传奇。
75、《尘曲》突破七堇年以往风格,笔法泼辣犀利,讲述一个家庭在一天之间,集由机缘巧合,导致多年来平和表面下的激烈矛盾集中爆发。故事如戏剧一般展开,分为三场。每个家庭成员各自埋在心底的隐秘往事一幕幕上演:父亲早年的与前妻的情感纠葛;儿子作为一个同志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及女儿在大学期间独特的经历。
76、我们就这样走过整饬的光阴的栅栏,往事像是浓盛的山茶花,那样从这栅栏的缝隙探出头来,撩拨远行者匆忙而粗糙的足迹。
77、她说,在对语言美的盲目回避渐成潮流时,还没有能力做到笔致极简包容万象时,以为选择了粗劣无趣的平白叙述就是所谓大气,或许才是可笑。——《人民日报》
78、我也开着车,也堵在路上。这是我十五岁就来读书的城市,十年过去,我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有了一切成年人的模样。但那天突然看到穿着母校校服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从我面前经过,我硬是愣愣地,盯着他校服背上印着的母校名字,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川流不息的街口。十年了,校服竟然一点都没变,竟然还是那样——也罢,青春已经够美,无需再作装点了。
79、留在这座铺满了青春记忆的城市,留在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故梦里。
80、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
81、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写这话的人又说,“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82、但对于成都,我想只能说,带上你所爱的与所恨的去那儿吧,因为那里就是人间。
83、成都人在吃喝上面花费的智慧实在是人类之最,所谓天府之国,真不是盖的。不仅如此,玩乐上的追求也不造次。川蜀数不尽的青山绿水,叫成都人不仅嘴很挑,眼界也很挑。青城、西岭、峨眉已经不算什么,再远点儿,往北达九寨,往西入藏,往南入滇,皆是集中国大美于一身之地,大江大河,好山好水,其美无可媲之。
84、几十载光阴在弹指一挥间流逝,但初心应是不因时光洪流冲刷而改变的。大国变迁,几十年风雨如磐,民族复兴是万千中华儿女历久弥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