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2、古时候,在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吧,人们希望能够人丁兴旺,女儿出嫁后的第一年正月,娘家人要送灯笼给女儿家,希望女儿能多子多孙。女儿生了孩子后,舅舅要年年给孩子送灯,一直送到12周岁。舅舅给外甥送的灯,有莲花灯、麒麟灯、石榴灯、长命富贵灯,都是祝愿“人丁兴旺”的意思。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要在当年元宵节烧掉,意味着红红火火,不能留着旧的。等再到来年,舅舅会送新的灯来。
3、 二月里清明菠菜老。六月里豆,半边露。六月看谷秀。头伏萝卜末伏菜。入伏荚荚豆,
4、 “外甥打灯笼”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一指外甥给舅舅照明。“舅”谐“旧”。亦作(外甥点灯,照舅(旧))。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二是外甥打灯笼,找舅(旧)。丢大人了,引申为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事,丢人现眼。
5、打死老鼠喂猫一 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6、按关中风俗,正月初一到初五为外甥给舅舅拜年的时间,正月初五到十五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时间。以往,舅舅给每个外甥要送一个灯笼、一把蜡,每逢正月12岁以下的孩子要打上娘舅送的灯笼,以示来年心明眼亮,茁壮成长。而灯笼上一般都会印有“长命百岁”等祝福的话语。
7、 一场秋雨一场寒。早蛙阴,晚蛙晴。蚂蚁成群,大雨来临;
8、 县太爷初经乡野喜事,闻听北乡姑娘不避让,感到好奇有趣,就对新娘子说:你若能当场做出一首诗来,本官自动退让。新娘子眼睛一亮说:此话当真?县太爷回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9、 只见新娘子微微思忖,吟出一首诗:你出驾,我出嫁,我家(嫁)不如你家(驾)大,老爷本是父母官,不应与我争上下,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吉日良辰谢官驾。
10、 秋分麦子正宜时。伏里有雨好种田。麦子不怕草,
11、搭起戏台卖螃蟹一货色不多, 架势大(比喻表面.上气势汹汹,而内里却空虚怯弱)
12、 骂人不揭短。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姜还是老的辣。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春捂秋冻。大河无水小河干,
13、古时候,在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吧,人们希望能够人丁兴旺,女儿出嫁后的第一年正月,娘家人要送灯笼给女儿家,希望女儿能多子多孙。女儿生了孩子后,舅舅要年年给孩子送灯,一直送到12周岁。舅舅给外甥送的灯,有莲花灯、麒麟灯、石榴灯、长命富贵灯,都是祝愿“人丁兴旺”的意思。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要在当年元宵节烧掉,意味着红红火火,不能留着旧的。等再到来年,舅舅会送新的灯来。
14、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包含谐音的歇后语有很多,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1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朋友满天下,知己一二人。有狠心的儿女,
16、 绘图作者则从小女孩招娣的视角出发,用五彩斑斓的插画,带领我们同小主人公招娣一起感受过年时对“打灯笼”的期盼、兴奋与留恋。而这些单纯丰富的童年生活,对简单的快乐的留恋,对过年的期盼,不正是儿时的你我他吗?
17、 八十不保月。吃饭穿衣量家当。越吃越馋,越玩越懒。无病不信神,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