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2、 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4、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5、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6、点评:好的农夫,能够积极主动,不会因为天气干旱,就不去耕种了。推而广之,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学习、工作,都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轻言放弃,不去付出努力了。
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8、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9、说话得当,是一种智慧;该沉默的时候能沉默,更是一种智慧。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说话得当”,还都凑合;但对于“什么时候该沉默”,却做得并不好。“沉默”,是需要自制力的,压得住你的火气;“沉默”,是需要勇气的,不以口舌论英雄;“沉默”,是需要脑子的,因为沉默比说话的结果更好。
10、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11、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12、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5、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
16、点评: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君子应该端心正念,闲邪存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多多亲近良师益友,尽量远离小人和损友,才能修身立德,避免堕落。
1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18、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19、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20、意思是:为人最重要的是朴实、忠厚、真诚。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
2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2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3、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24、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25、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8、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9、《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0、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31、 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2、译文: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33、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34、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3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36、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3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8、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3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40、点评:一个人虽然知识丰富,懂得很多道理,但却不能身体力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实践当中,那还是没有用处,在工作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只有知行合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1、恭敬,礼也;谦恭,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42、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43、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44、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45、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46、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47、(译文)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轻慢了。
48、 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49、 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50、 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51、《荀子·富国》处女遇盗:“处子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桡,君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遇到强盗,奴颜婢膝,虽愿作婢妾,但未能幸免于难。荀子说:妥协幻想,“则不足以持国安身。”
52、 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53、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5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56、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57、释义:是指国家的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否则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58、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59、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60、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先疑,而后谗入。——《荀子·劝学》
6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62、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6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