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2、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康熙
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经经典名句)。
5、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6、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7、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康熙
8、 二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9、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富含哲理的佛语经典语录二)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1、 六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2、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康熙
1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4、10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康熙(佛经经典名句)。
15、 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6、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7、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0、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21、 七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3、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
24、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100句佛语经典语录素材库。
2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6、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7、 八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0、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3、《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此二语简而要。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康熙
34、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5、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36、 九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7、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8、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39、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0、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康熙
41、 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4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43、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感觉很不错的佛经语句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44、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45、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康熙名言
4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7、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康熙
48、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康熙
49、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0、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5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四十二章经》
52、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3、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
55、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
56、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善导大师
57、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59、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6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佛说无量寿经》
61、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62、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康熙
63、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64、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65、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6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7、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68、《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康熙
6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70、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71、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