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选自六十三章)(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5、(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10、(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1、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2、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
14、(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15、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选自二十四章)
18、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2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选自四十五章)
23、(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24、老子名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福生于清俭。《道德经》:“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6、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8、(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9、(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0、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3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32、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