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1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2、译文: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1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9、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2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24、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愿能与书一生为伴。
2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6、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7、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28、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32、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3、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3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5、(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3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8、“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3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4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4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4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4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5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1、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5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54、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55、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6、(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8、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59、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6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61、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62、译文:有悟性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6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4、(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65、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66、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和它们有所争执,身处众人所厌恶的污垢之地,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老子的名言警句大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71、(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7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7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4、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发生了。
7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7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79、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80、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