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这已经不能说是单纯的儿童文学了,是一个小说史上的奇迹)
2、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树出版两卷本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小说上卷命名为“念头显露篇”,下卷命名为“隐喻改变篇”。首印70万册,2月5日在中国启动预售,已准备加印了。预计3月10日前后该书将与中国读者见面。
3、另一条当然是渡边与绿子之间的关系,这方面作者极力表现爱情的美妙,绿子与渡边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所谓的爱情故事。
4、卡夫卡是当之无愧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在100多年前发布的小说《变形记》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世界顶级作家马尔克斯、贝克特、萨特、莫言、余华,无一不是卡夫卡的“拥趸”。
5、山崎丰子《女系家族》《白色巨塔》《华丽的家族》《不毛之地》
6、高晓松还曾打趣的说,在他成长的年代,没读过卡夫卡,很难追到姑娘的。此话虽夸张,但可见卡夫卡的影响力。
7、绝食艺人在笼中的困境代表了艺术家在现代世界中的困境:与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格格不入。
8、《D大调奏鸣曲》的末乐章是一个相当可爱的乐章,开始的主题迈着轻盈且优雅的脚步,稍后音乐的发展也完全像是将前三个乐章关在一道门外。
9、尽管不是孤身一人,但就是孤独得很。若说为什么,无非是因为明白自己不能变得更为幸福,心里一清二楚。所以很想很想保持当时的样子,就那样遁入没有时光流动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txt)。
10、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弥漫着个人式的、忧郁、孤独的情绪。如今,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1、小说以极为平静的语气和过分残酷的描写让黑暗与恐惧笼罩着整个故事,寥寥数笔,余韵十足。荒唐的世界与黑暗的人生,非常震撼!@格格blue
12、幽深、锋利、荒诞、透彻,如一把利斧劈开了人内心深处冰封的大海。
13、日本著名作家。1949年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14、其实我当时读卡夫卡并没有特别深的感受,就像《城堡》这种小说,冗长极了,我记得看的过程中睡着了七八次,但还是要坚持着看完,因为是文艺青年就一定要读卡夫卡。
15、这本书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几种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千只鹤》描写富家子弟菊治在不经意间与父亲生前的性人太田夫人发生肉体关系,而这段孽情最终导致了他所真正钟情的姑娘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儿——自杀的悲剧。
16、◆是的,人太可怜了。因为他在不断增加的人群中一分钟一分钟地越来越孤独。
17、冬天是属于“沉思”的季节,不论是在寒霜铺地的北方还是夜晚微凉的南国,都适合回到读书,抄经,喝茶的节奏中,读无用之书, 做有用之事,遣有涯之生,个中意趣,非不俗之人能懂。
18、果真是非凡的配乐,亦堪称前述“个性签名般”的才华异常集中之体现。至于书中的另一条线,我并不是忘了,而是那里对于贝多芬《大公三重奏》的运用,其实是属于村上的另一种思维,往后会再写文章来谈。
19、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20、用户自行上传的电子书可能存在版权的问题,阅读过程中你针对书中的内容发表的想法,默认都是私密的,仅自己可见,不支持更改为公开。
21、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东野圭吾以48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22、用节日做铺垫,用一个小孩,一个一生未婚的妇人和一只小狗,阐述了人世间关于爱、善良、信仰等等所有宏大的命题。对应日后卡坡蒂喧嚣尘上,风波迭起的生活,不禁唏嘘。@九月
23、且听风吟其实是按照村上春树20岁的事情来改编的,这是一本比较简单的小说,脉络也比较清晰。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在暑假的时候回家好好休息,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里面还细致的描写了“我”、“ 杰”和鼠之间的故事。
24、英国诗人评论卡夫卡:“卡夫卡对人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25、就是在这样的颓废和沮丧中,卡夫卡度过了一生,终年只有四十一岁。
26、村上很可能是有意为之,或者并没有想那么多,仅是从作品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出发——两种难以调和、激烈冲突的因素彼此交织,最终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迎来终曲。
27、这是蒸汽时代的美国,雄心勃勃的船长和水手统治着密西西比河。一条华丽的新汽轮下水,交响曲中响起一个不谐和音——“菲佛之梦”,它一路飞奔,将这条大河上的所有快船抛到身后。但它追逐的不是第一快船的荣誉,而是鲜血,因为驱策它的是古老的血族吸血鬼。
28、这篇短文特别好地表现了卡夫卡作品的风格,即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当时的文学作品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卡夫卡的表现主义风格奠定了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一大流派。我正打算翻译的一部作品,是《搏击俱乐部》(FightClub)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ChuckPalahniuk)写的,就是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作品。
29、与之平行的一条线,是讲述一个人童年时遭遇奇怪的事件,因此丧失部分的心智,后来却获得了同猫说话的能力。
30、1915年,卡夫卡发表了代表作《变形记》,讲述了一个男人在某一天清晨醒来之时,发现自己不能动弹,莫名其妙地变成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31、不少村上迷津津乐道于这一场景,或许因为这样的好运虽有点儿不真实,描写却精彩生动,将人物命运带入类似幻境中之和平的美好意境。然而,村上在此尤为集中要表现的,恰恰是这首奏鸣曲成为现实世界的某种投影:
32、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做出的认知与理解,当作品还没有被读者阅读时,在接受美学上它们只是文本,还不是作品,因而当题主作为读者已经具备了阅读前的前体验,即脑子里固有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会对作品坐车辨别的,因而我们也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3、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