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2、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3、解释: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4、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5、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训兵秣马):训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7、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8、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9、(偃兵息甲):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斗。
10、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1、所向无敌(suǒxiàngwúdí)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12、(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战斗。
13、 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14、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15、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16、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17、23)由国君亲临指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阅兵之后罗斯托夫和多数军官都是这样想的。
18、造句: 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19、(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0、(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1、《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2、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3、勇猛精进左右开弓百战不殆朝秦暮楚弹丸之地壁垒森严
24、长驱直入(chángqūzhírù)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25、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6、溃不成军(kuìbùchéngjūn)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27、 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28、释义:意为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借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常与〝八公山上〞连用。
29、成语接龙:千军万马 马上功成 成一家言 言三语四 四不拗六 六亲不和 和光同尘 尘垢秕糠 糠秕在前 前仆后继
30、 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31、解释: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32、后人用“鼎足而立”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成语典故篇9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称状元为“独占鳌头”。
33、看似强大的前秦,瞬时崩溃,中国北方重新陷入混乱中。“直捣黄龙”-岳飞北伐
34、12)尽管所向披靡,一路通行,德国兵自己对这毒气也小心翼翼,他们朝盟军前进了几百米,便偃旗息鼓,掘壕休息了。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