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两年前的一篇论文,因为涉及剽窃他人作品,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争议未休。
2、刁节木点评:碧水,静态;过往机船,动态。船行碧水、波光熠熠,岸边楼群忽隐忽现,缥缥缈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图,是画,跃然诗上。尤其第三句,“多情最是清清水”。拟人化写法、画龙点睛,让游湖人情有独钟,流连忘返。
3、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8页。
4、xiv.参见:郭延礼.“林译小说”的总体评价及其影响(J).科学社会战线,1991(3):278-2袁荻涌.林纾和他的翻译(J).固原师专学报,1992(3):35-
5、文艺作品若是无病呻吟,无论文字如何优美,都会使人生厌。
6、这篇论文的主题思想,是彻头彻尾的人文主义的翻版,早就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了。
7、姚椿编《国朝文录》,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卷首第4a页。(持平之论造句)。
8、遥夜倚窗望,月光如水清。诗魂连绮梦,渐入乱山青。 (持平之论造句)。
9、俞樾作爲晚清漢學“殿軍”,能自覺回應時代精神,其治經治學具有思想導向性。其“通經致用”與“中體西用”的主題息息相關。公羊思想使他能夠把傳統道德置於不同歷史背景加以考察,同時爲他解讀傳統思想文化提供了一個理論支點。由於他完全基於道德本體來闡發公羊思想,其公羊思想與“通經致用”宗旨是匯通融合在一起的。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的學術實踐,積極宣導“實學”,踐履“無征不信”的漢學信條,反對空談義理、空談心性,希望將傳統文化道德的重振確立在經史“實學”的基礎上。其思想導向性、“無征不信”的信條、匯通融合的學術取向、批判地利用一切可能材料的科學態度,構成他鮮明的學術個性。有人以“氾濫無歸”病之,有人以“好改經字”病之,事實上,這是與他的學術個性相互伴隨的。
10、以學政的心態治經治學,又受知曾國藩、李鴻章,這使他很容易把自己的學術活動跟洋務時期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親歷某種意義的“文字獄”,又使他出言謹慎,很少留下篇幅齊整的思想性作品。他更多地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在訓詁、考證的典籍整理工作中。這使俞樾作爲一個漢學家俱有一種獨特的學術風格。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特徵:
11、1和一MM争论鲸鱼是不是鱼,最后我说"曰本人也带个人字",她这才同意鲸鱼不是鱼。
12、找到正确的导师对你成功的完成论文的帮助是不可限量的。
13、现在的这篇大论文,不用说,也可能是"曲高和寡"了。
14、百里荒原瑞雪纷,童年梦境过流云。水银柱里记温度,日历页中加岁痕。事业差强毫滴墨,激情似动地萌春。腊梅如报新消息,聊折幽香寄海滨。
15、(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16、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17、1你跟他的意见其实大同小异,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18、祝友雍容,容光焕发,发家致富,富甲天下,下笔成文,文武双全,全智全能,能屈能伸,伸张正义,义薄云天,天天恭祝,祝友雍容。
19、(60)中元节你要出门:要互叫绰号。免被“那个”他(她)召唤,被召唤千万理睬,咱没听到。不要随便拍别人头及肩。否则容易被上身。OK,你可以出门了!
20、他演得实在太精采了,观眾席上一会儿鸦雀无声,一会儿满堂喝采。
21、俞樾於公羊學持之甚力,凡是他認爲涉及“微言大義”的地方,哪怕是隻字片語,也要詳加考證,因爲“經師家法”所在,“不可以不正也”(《經課續編》卷六《“甲午晦”公穀異義說》)。然而,從文字材料和學派關係方面看,俞樾絕不以門戶自限,而是抱持極爲開放的態度,以廣闊的視野左右採獲。他主張各學派匯通融合,認爲性理之學、經籍之學、載記之學、辭章之學“固可得而一”(《春在堂雜文續編》卷三《馮景庭先生〈顯志堂稿〉序》)。還要求“合漢宋而貫通之,使空疏者不致墨守講章,高明者亦不敢……輕相詬病”(《春在堂雜文續編》卷二《梁芷林先生〈論語集注旁證〉序》)。至於今文經與古文經的關係,他雖然在思想上以“微言大義”爲指引,而在說經順序方面原則上堅持《十三經注疏》的古文經學傳統,只是在《春秋》“三傳”的順序和《尚書》《禮記》的內容安排上進行局部的調整。他進而認爲,周秦兩漢諸子之書,於聖人之道“亦各有所得”,其書多“秦火以前六經舊說,孤文隻字,尋繹無窮……其書往往可以考證經義”(《諸子平議·序》)。他不僅在系統整理諸子文本的基礎上,援引諸子校經字、明經義,考證典章名物和歷史史實,還利用諸子總結文例、文法;且進一步推及金石文字,認爲“欲讀古書,當識古字,而非博考古金石文字及古磚古瓦之類,未免少見而多怪”(《春在堂雜文續編》卷二《陸星農觀察〈百甎硯齋硯譜〉序》)。對於佛教、道教,俞樾同樣持兼收並蓄的態度,認爲佛學《金剛經》,“其精者實與聖言相表裏”(《春在堂雜文三編》卷三《〈金剛經句解易知〉序》)。他於道家,則最重《太上感應篇》,認爲“此篇雖道家之書,而實不悖於儒家之旨”(《太上感應篇纘義》)。
22、尹贤点评:爱诗学诗,如此真挚热烈,诗国幸甚。未见书中黄金屋、千钟粟,但觉有仙味,有奇色,有泉声。中二联佳。
23、(99)同贾充几人猜测的一样,第二日散骑常侍傅玄便上书,指责太子司马衷无礼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劝谏,疏于教导,要治罪东宫属臣,奏书呈给司马炎,他压根不予理睬。
24、俞樾作爲晚清漢學的“殿軍”,與清代中前期漢學家相比,可以說是一位富有思想的漢學家。這與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清代中前期,由於實行文化高壓政策,大興文字獄,漢學家大多埋頭於訓詁考據,學術取向多是純學術性質,儒學的經世致用傳統因此晦而不明。然而,自嘉道以後,隨著社會危機的不斷加深,經世致用思想重新開始流行。公羊學中的龔自珍、魏源一脈開始把眼光轉向現實社會,以經世致用指導其學術活動。一些人則認爲,國家出現危機的原因,在於“道德廢、人心壞、風俗漓”,而道德、人心、風俗的敗壞又在於“正學不昌”,即乾嘉漢學排斥了程朱理學。因而一些學者奮起抨擊漢學,闡揚理學。方東樹的《漢學商兌》最爲典型,專以“辟漢揚宋”爲宗旨。而清王朝統治者也一改過去推崇漢學的舊調,轉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學。這樣,隨著經世思潮的興起,程朱理學獲得復興。而倍受攻擊而陷於衰途的漢學,也開始從崇古復古、脫離現實的窠臼中超拔出來,轉而研究實際學問,解決實際問題。何秋濤的《朔方備乘》、張穆的《蒙古遊牧記》等,既秉持漢學的精神,又以問題爲導向。另一方面,在清政府與太平天國搏鬥的過程中,由於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會”相號召,再加西學東漸,傳統文化整體上受到挑戰,因而儒學內部的門戶之爭特別是漢宋之爭逐漸降溫。在“衛道”“拯救名教之奇變”的旗號下,會通與合流逐漸成爲傳統學術文化的主流。曾國藩自稱:“余於道光末年,始好高郵王氏父子之說。”(14)稍後,曾國藩提出“孔門四科”說,強調“義理”“辭章”“經濟”“考據”缺一不可。隨著“同治中興”和洋務運動的開展,張之洞等中興名臣更是在“中體西用”“中道西器”的口號下,把復興“古學”、重建傳統文化道德秩序當作社會轉型的根本前提。總之,俞樾所處的時代,是充滿思想的時代,也是傳統學術承擔著文化使命的時代。
25、无论你多么小心,你无法与命运争论,人生的步伐早在你没有出生之前已经注定,不必再枉费力气。
26、(115)男子正是阎乐,他并没有理睬周围人好奇的目光,他一步一步的前行,当他来到学校督导处的时候,他停了下去,他推开了们,进入了屋子里面。
27、囿于时间和水平,论文仅对一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且,纰谬挂漏,在所难免。
28、一派霓虹景色娇,车流如水看人潮。金陵已换新天地,沉月应该似六朝。
29、论文答辩会上,他应对如流,他的论文很快就通过了。
30、(33)有个人一直自认为自己的棋艺了得,便要去找棋艺大师对弈,有的人说他不要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你的棋艺还不行,他不予理睬,果然,片刻功夫一局下来,被杀的片甲不留,他中有所悟,表示自惭形秽。
31、独秀寒冬里,谁人解此因?雪成君属性,君是雪灵魂。
32、杜坤是他师父的救命恩人,他理应行礼;更何况,此人轻生重义、义薄云天,熊惆更是从心里对此人十分敬重。
33、吕大振点评:由雪后一望茫茫,想到“人造乾坤无限大,未来日月又多长?”联想丰富。
34、方宗诚《三隐君子传》,《方宗诚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66页。
35、俞樾是一位自覺肩負文化使命的大儒,他既是著作家,又是教育家,他雖不反對一些制度性變革,但對傳統文化道德還是持比較保守的態度。全面而實事求是地把握俞樾的這些特質,是對俞樾在近代學術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做出恰當評價的關鍵所在。後世學者論及晚清漢學,大多以俞樾和孫詒讓並重,然亦有不少人持揚孫抑俞之立場。張舜徽著《清儒學記》,於孫詒讓設有專章,而於俞樾,竟未有一字涉及。楊向奎作《清儒學案新編》,把清儒分爲三等即思想大家、專科大師、章句儒。孫詒讓有幸被安排在“專科大師”之列,而俞樾則被置於“章句儒”之中這些評價,如果單就著述而言,亦不無道理,但卻忽視了俞樾的通儒特徵及其對後學的影響。因此,這種評價未免脫離俞、孫所處的時代而流於抽象。章太炎在《俞先生傳》中有句總結性的話:“浙江樸學……昌自先生。賓附者,有黃以周、孫詒讓。”(29)俞、孫、黃三人,章太炎都曾師事之,對他們都有很深的瞭解。章太炎此論,雖僅就樸學而言,然實爲持平之論。
36、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序言,光绪六年(1880)刻本,卷首第1a页。
37、外科教学书宛如神圣的剧本那样被恭敬地引用;他包含了衣索比亚详实的历史,生动有趣的外科格言,有关疾病的论文以及战区外伤手术的描述。
38、要写好论文,这就必须下一番爬梳剔抉的功夫。
39、一粒金子,可以悄无声息地在风沙中消磨掉,也可以散发出耀眼光芒。
40、(94)比如万历二十四年,张养蒙效仿雒于仁之故伎,又给万历扣上了好逸、好疑、好胜、好货四大罪名,结果神宗一笑了之,干脆没有理睬这种小人套路。
41、大学教授们阅读本不值得阅读的论文,倾听本不值得倾听的议论,关心那些懒惰的,不学无术的,甚至粗鲁的学生,把你们大家给惯坏了。
42、不偏不倚(bùpiānbùyǐ)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43、刘敬梓点评:诗以比出之。《文心雕龙》云:“比类虽多繁,以切至为贵”。把迎风而立的草茎比作铁,或可曰,“切矣”,以其绿比作诗,还带些浪漫。这首小诗,尚见生机。
44、李诗则用”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转接,便觉气势壮阔,思落天外,而由天边之浮云蔽日联想到朝廷之奸臣塞路,暗含古人“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极其自然。故以遣词造句而论,崔妙在浑然天成,李则胜在组织精工。”
45、(5)繆荃孫:《俞先生行狀》,《清代碑傳全集》第一一九九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八年。
46、辩论会上,双方辩论员妙语连珠,气氛十分活跃。
47、老王平时默默无闻,这次却写出了震动学术界的论文,真是一鸣惊人哪!
48、“小桐城”的文化具有开放的封闭性,又具有封闭的开放性。“桐邑地当孔道,北通直豫,南达江广,而且沉分水陆,为皖郡门户,四达之区也”桐城形胜封闭在于三面环山,开放在与滨湖通江。时值有明,朱元璋金陵称帝,以直隶京师之地为直隶。后来,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其地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教育事业繁盛,人文环境优越,成为士林之渊薮,号称“东南胜会”之地。明清时期的桐城文人,包括戴名世、钱澄之、方文、方苞、刘大櫆、王灼、姚鼐等人,走出“小桐城”,沿江而下,一路向东,播衍出一个“大桐城”。桐城派在传衍过程中,明显存在以长江为线、进行从西往东的传播。婺源、徽州在桐城为上游,江苏在桐城为下游,由此形成了由江右向江左(或由江西向江东)的传播。无论从历史维度还是地理维度来看,桐城都恰好处在文化中心从江西到江苏的时间过渡段和地理分界域上,对学术的发展起到承接与孕育的作用,前引刘师培旨在论述南北学术“不同论”,而东西向学术的播迁未及详考,元末明初自江西、徽州入桐学者群,而此后在桐城或江苏形成的文学与学术思潮,不时地向江西或桐城回溯,形成一种“学术反哺”态势,乃是中国东西向学术交融的一个典型案例。
49、我们还发现,硕士学位论文多将各种理论运用于林译小说研究,其中以外语专业、翻译专业的学生居多,这显示了年轻学者运用新理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相较而言,专论林译小说的博士学位论文,大都以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范式论述林译小说,且引入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进行更深入的阐发。其中学科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士论文是6篇,占博士论文总数的一半,分别为《林译小说研究——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林纾的翻译及小说创作研究》、《林译小说研究》、《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林译小说改写现象研究》、《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研究》i。比较文学方向的博士论文是2篇,分别为《林译小说研究——文学与文化史意义》与《场域理论视角下的“林译小说”研究(1899-1919)》ii。其余论文有英语语言文学2篇、文学语言学与翻译文学各1篇,分别为《林纾小说翻译研究》、《林纾翻译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iii。论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探讨林译小说在文学史、文化史与翻译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显示了林译小说研究较高的水准。
50、(48)奥比万抬起一条眉毛;阿纳金选择了不与理睬,抱定决心要先解决手头的问题.
51、但是我们回顾这一段争论,重点不在哪一方有理,而是双方都振振有辞,态度严肃,把它当成一个议题来讨论。
52、(96)所为何来?张闻天虽然写了许多对党和国家建设的一些好的建议也存了档,但却被置之高阁、无人理睬。
53、雷海基点评:诗的语言跳跃,意脉却连贯。下联两句不仅有气势,更有意蕴。把一个大池塘填平了,扩大了土地面积。难道只是增加了土地面积?给人联想,令人想像。诗的意义有四个层次,一层是文字解读,二层是有画面感,形象解读,三层是令人产生联想,四是富于想像空间。这首诗就有联想和想像功能。
54、一道斜阳照晚行,奈何几缕寂愁增。不禁往事伤心处,偏共今天落叶声。
55、老师告诉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思绪一定要清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条理,不会杂乱无章。
56、那两人争论得十分尖锐激烈,谁也不理睬他们的这一套持平之论。
57、(4)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必理睬他,更不必报复他。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对自己的伤害,远比对那家伙的伤害更多。
58、刘敬梓点评:明·张岱有《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二人铺毡对坐……拉余同饮……及下船,舟子喃喃曰‘黄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篇短文颇具灵气。事过三百余年,此诗作者,也往湖中看雪,却没遇到他人,而“只有仙风送我来”,更添了几分灵气。然孤身遇雪者,多矣,留有文字者,几人也?本诗作者,不单能记之以诗,而且因章法对路,而诗显得俏丽。元·杨载曰:“绝句功夫全在第三句,若此句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诗作者深得此旨。
59、雷海基点评:诗的布局采用总分法,首联接题的“移居颍州抒怀”,抒怀有多少呢?感慨万千,以下两联四句举例说明于颍州的名胜古迹,面对这许多的历史上形成的名胜,下决心趁自己还年轻,从新起步,像古代名人一样干一番事业,向自己一生的顶峰迈进,写下人生最辉煌的篇章。首先点题,亮出观点,然后举例说明,诗首尾呼应,起结有序,浑然一体。形象性与逻辑性兼备。
60、王先谦编《续古文辞类纂》,世界书局1937年第2版,上册,第375页。
61、刘师培《国学发微》(外五种),广陵书社2013年版,第245页。
62、(26)妻要爱,生儿生女最可爱;妻要爱,持家操业很气派;妻要爱,甜言蜜语要学乖;妻要爱,路边野花别理睬。妻要爱,爱老婆秀恩爱。
63、丰产银鱼见报端,碧流澄澈过机船。多情最是清清水,广纳群楼缥缈间。
64、(英语):avoidleaningtoeitherside;impartial;befreefromanybias;even-handed;beimpartialto;
65、辩论场上:两方正在唇枪舌剑;裁判面红耳赤;评为全神贯注;观众们交头接耳。
66、(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67、23)如果把冬天比作商朝,我想很多人会是那昏庸的纣王,而被窝就是那该死的败坏基业但又令人销魂的狐狸精。闹钟就是那忠心耿耿的比干王叔,可惜忠言逆耳……至于闻太师,那是我的膀胱,我唯独不敢不听他的……陛下,您该起床尿尿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