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笑貌→貌合神离→离鸾别凤→凤翥鸾回→回天挽日→日旰不食→食言而肥→肥头大面→面壁功深→
2、(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3、《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4、“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有关龙的成语精选6龙阳泣鱼
5、烹龙炮凤〖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6、(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7、造句:张某人因为善于攀龙附凤,所以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8、直捣黄龙、虎踞龙盘、跑龙套、老态龙钟、大水冲了龙王庙、酒虎诗龙、群龙无首、
9、虎卧龙跳〔hǔwòlóngtiào〕: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10、龙跃虎踞、龙首豕足、龙跳虎伏、龙伸蠖屈、龙跧虎卧、扳龙附凤、烹龙庖凤、龙战虎争、
11、(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12、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13、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14、成语故事丨十二生肖之子鼠,这些成语故事很有意思!
15、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有关龙的成语精选4画龙点睛
16、凤表龙姿〔fèngbiǎolóngzī〕:形容英俊的仪表。
17、卧虎藏龙(wòhǔcánglóng):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
18、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19、矫若游龙: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20、得婿如龙〔déxùrúlóng〕: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21、骥子龙文〔jìzǐlóngwén〕: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22、(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23、画龙点睛〔huàlóngdiǎnjīng〕: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4、一天一个成语27——乘风破浪(南北朝)因为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而出名的成语,原来是有雄才大略的古人的一句豪言壮语
25、麟凤龟龙《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种动物,都是传说中象征吉祥、高贵、长寿的珍奇动物。实际上除了龟是实有的动物以外,麟(麒麟)、凤(凤凰)、龙都是想象中的动物。后来常用“麟凤龟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26、鲤鱼跳龙门、鱼跃龙门、笔走龙蛇、龙腾虎跃、鱼龙混杂、降龙伏虎、乘龙快婿、
27、二龙戏珠〔èrlóngxìzhū〕: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28、好对联得配上好字,才能称之为画龙点睛之妙。
29、龙马精神〔lóngmǎjīngshén〕: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30、老迈龙钟〔lǎomàilóngzhōng〕: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31、重点识记: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