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有各地方都有一些谚语,比如四川地区传唱的《节气百子歌》,则将四川的民间风俗和节气相结合,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2、开深沟,早鎝花,棉花长到一人高。黄梅雨前早鎝花。
3、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4、古人发现,秋分之时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同时在春分日还有祭祀太阳,秋分时祭祀月亮的活动。据《周礼·春官》载:“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都把祭月活动选在秋分之时,托福天地佑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6、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7、清明下雨雨绵绵。
8、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9、立夏即指一年一度的夏季开始,这时就非常炎热了,即有“就地生火”的趋势。古人对立夏的节气极为看重,据史载周朝时,逢立夏日帝王要带领文武官员,到城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以示农人们在夏季里劳作。
10、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11、10)该收不收,必定得丢。24节气有关的谚语1)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12、8)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14、谚语“霜降见霜,谷米满仓”忌讳霜降期间不见落霜的现象,此为气候反常的征兆,天气温暖的显示。有谚语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冻不冻,没有收成。”道出气候反常,不正常年景的恶果。这“霜见霜”是正常气候的反映,紧跟上就是“立冻地不消”的寒冷走向。冬天天气严寒,可将土壤中的病菌,虫卵、有害物等杀死掉。第二年的“谷米满仓”是很有保障的。霜降是一个硬节气,老天爷这时会抽出尚方宝剑,将所有的作物和杂草杀死。
15、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16、大暑时至三伏天气的中伏前后,亦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故有谚语说:“热在三伏,凉在三九”和“大暑到,暑气冒”。此时,陕北各地气温升到高峰,平均气温达到23—24度。由于天气酷热,降雨多为阵性的雷阵雨,很少有绵绵的连阴天气。此时,又多大风、冰雹,给农作物常常带来灾害。还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现象,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所以说:“七上八下,天灾多样”。
17、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18、B 大寒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的影子朝向均向北。根据影子方向可知,景观图的左侧为南,右侧为北,故拍摄者面向西方。
19、 “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农谚: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20、寒露表示地面的气温更冰凉,将要结霜了,陕北平均气温在8—10度左右,已到秋收大忙时期,“寒露谷,倒一半”就是指谷子快要收割完。秋收大忙时间,要提早动快,不然就有“糜子迟收折头,谷子迟收风磨,豆子迟收炸裂,洋芋迟收冻坏”的减产劣势。
21、惊蛰节气,到了阳历三月中旬,陕北大都气温平均回升到4—5度,正是冬眠动物和各种昆虫在“春雷乍响,惊醒昆虫”之时,开始活动,进食。新的一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