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提醒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2、如若没有在这条河上的航行,就没有爱情可言:这样航行的最好产物就是那些把我们破损不堪的灵魂归还给我们的作品,而这其中不可置疑地包括这部炫目且令人心碎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
3、他跟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儿子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杀死了,其中最大的还不满三十五岁。他自己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最终在革命与无休止的战争中,上校杀死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不可避免的使革命走向了停滞和反动,这和拉美洲的革命历程是吻合的。
4、★十一堂诺奖大师文学课,展现马尔克斯二十多年创作脉络,绘制马尔克斯私人文学图谱。
5、文学除了是木工活,什么也不是。两者都是在与现实打交道,素材正如木料一样坚硬。两者都充满把戏和技巧。基本上是很少有魔术,倒包含许多艰苦的活计。
6、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7、“女人天生被赋予了某种自成一套的理性,可以让她们在现实世界的种种机缘巧合之间纵横驰骋。”
8、Crónicadeunamuerteanunciada
9、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马尔克斯作品)。
10、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文笔很老练,他通过写这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变化,揭示了人性中深刻的孤独感,让人感到悲凉,却又感同身受。
11、永远说你感受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马尔克斯作品)。
12、 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又名等待果陀,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与戏剧相融合,喻示人生,振奋人的精神世界。
13、-----------------------------------------
14、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15、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16、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17、昨晚,他写信时突然停下笔,最后看了她一眼,说:“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
18、-----------------------------------------
19、市长为接待路过的总督,举行了一个只有男人参加的午宴,而他本人却是女里女气的。还出入意料地,把重金购买的美到极致的女奴当众献给总督,这让总督怎么消受呢?第小说时有警句,发人深省。下面,简单胪列作品中的一些灵光乍现的警句,有些甚至是富有深刻的洞察力。
20、马尔克斯研究权威专家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族长的秋天》,而不是《百年孤独》。因为它把《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他作品压缩在其中。如果说《百年孤独》是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族长的秋天》是他作品的中心点。
21、当人们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22、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23、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
24、“我认为所有我们觉得是恶魔作祟的那些东西,都是黑人的习俗,是那女孩被父母弃之不管的情况下学会的。”
25、《百年孤独》无疑是二十世纪留给后世的一尊金鼎,它的保守保证了它的沉积与留传。
26、他插入了如此之多,纷繁杂乱的内容,将之如用一根线把珍珠穿起来。那么,其中这颗巴洛克的珍珠,是想要表明什么呢?
27、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
28、这本书并非十全十美。具备较强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演讲稿,纵然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作家,依然免不了单调乏味。
29、“……他念诵着,心里十分清楚在他年迈的幸福的阴影中,除了与我的生命莱蒂西娅·纳萨雷诺在午休时间里一同度过的如翻腾虾汤般令人窒息的嬉闹时光之外,再无其他时光,除了与你赤裸躺在如被缚住的蝙蝠般的电风扇下那浸满汗液的凉席的欲望之外,再无其他欲望……”(第165页)
30、养育女主的德高望重、兼宗基督和非洲神灵的女仆,是一个令人敬佩、心肠极好的人物。女主的父亲,原是半死不活的典型土生贵族。与疯女的恋爱悲剧,更使他丧失了对一切的兴趣。女主的母亲,则是情绪旺盛,非常复杂的人物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些灰暗、难以理解的色彩。
31、让我们再回到将军及母亲的家庭结构上,它也曾出现在作家的短篇小说《纯真的埃伦蒂拉和她残忍的祖母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中,这种摇摇欲坠的依托缺失之感常常出现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这种肉身的孤独牵引出一大堆其他的孤独:权力的孤独、性的孤独、暴力的孤独、、时光的孤独,而最终,一直潜伏左右的大自然将会以雄伟的永恒扩张进而吞噬这抹微小又庞大的人类的孤独。在小说的开篇处,作家已完全呈现将军的死状,除却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死亡姿势与他生前的习惯睡姿一致外(而这也是读者在继续读下去才能了解的),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大自然的销蚀功能:“他周身长满了细小苔藓与深海寄生虫,以腋下与腹股沟最为密集”(第6页)乐室镜中隐现的那头已死的母牛将死神引至到将军的身上。当然,正如我在开篇所述,马尔克斯的书写根植于拉丁美洲的命运,将军本人曾多次体现出其作为意象的象征意义——他既是是残害拉美大陆的独裁者,但也可依靠拟人化表达幻化为这片土地:沉睡前,当作家写到将军的身体轰然倒地,这的确可以引发关于夸父的联想;当我们读到将军的呼吸随着涨潮而渐,他和大海之间的神秘的感应使得他如同大海般广阔;当涉及到将军苍老衰弱的身体时,作家这样写道:“他解开衬衫向我展示他那在旱地溺死的人紧实而明亮的身体,它的缝隙间已长满了深海礁石上的寄生物,背上吸附着印鱼,腋下长着珊瑚虫和极小的虾蟹……”(第244页)
32、而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33、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34、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35、《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36、“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37、“圣托马斯说过,而且我拥护他的说法,”院长说,“对于魔鬼说的话,哪怕是真理,也不要相信。”
38、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39、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40、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41、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42、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谨慎做这样的决定。
43、★十一场冒险之旅,跟讲故事大师马尔克斯飞升魔幻王国,深入鬼魅地狱,听他玩笑般讲述残酷诡异的故事,在拉美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等各领域探秘。
44、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45、他本人的心头好《枯枝败叶》,拒绝“严肃”诠释的《百年孤独》,包含他毕生经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结构周密如钟表发条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复仇”之作《迷宫中的将军》……
46、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47、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凭借着《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80年代的中国文坛也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极大兴趣,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及余华等作家都不乏对马尔克斯的模仿。
48、马尔克斯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之最精炼,结构最简单的一部作品。小说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对当时时局政治、军事独裁、封建愚昧的抨击。它是一部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着重心理分析的意识流小说,把现实和幻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交错,是现实主义的精品。
49、《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你想要了解爱情,那么你读这本书就够了。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写尽了世间所有的爱情:忠贞的、自私的、贪婪的、热烈的、平静的,总之,这世上的爱情百态,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故事的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马尔克斯印记:两人的爱情始于无意间的一次回眸,之后便开始了这场世纪爱恋。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永远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了解,或者说很难。阿里萨与菲尔米娜年少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当他们错过彼此后,其实对方一直住在各自心里。就像我们如今,很多人与前任分手后,其实心底一直有一个位置。他们经历了等待、守望与疾病,最终在一个动人的黄昏,扬帆远航,再不分开。马尔克斯告诉我们,孤独虽在,但爱是永恒。
50、如果单纯地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那么,《爱情和其他魔鬼》可能就乏善可陈了。年龄悬殊,身份差别极大的两人相恋,萝莉大叔之间的别致恋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写出别致韵味来的,却极其有限了。这本小说的精华,在细节,在故事展开的方式,在作家的魔幻风格。首先,小说不仅仅写爱情,还刻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阿尔布雷农肖,简直是金句大王。这位有这些奇葩言论:
51、《敞开心扉,迎接西班牙文学》一文,讲了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前后的生活状况。当时,他与妻子梅赛德斯并无收入,还有俩嗷嗷待哺的孩子,生计维艰,连房租都付不起。左支右绌,勉强度日,幸亏房东的大度和帮助、出版社的及时回应,否则,真不敢想象作家的生活将会跌落到何种田地。
52、★中文版由马尔克斯研究者许志强教授译出,并作长序导读。
53、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54、吉恩•贝尔-维亚达(GeneH.Bell-Villada),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罗曼语系主任,著有《为艺术而艺术及文学生活:政治和市场如何帮助塑造唯美主义的思想和文化,1790—1990》(入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海外美国人:在热带长大的外国佬》等。
55、《族长的秋天》虽说篇幅仅258页,但内容翔实厚重。就每一章节而言,小说的情节当然需要读者进行基本的了解,但它不完全具备线性的情节发展。因此读者实在无需耗费精力去过多地确认时空上的锚点、去梳理本就意在打乱有序性的秩序本身,而应将精力放置在感受其意识流的蔓延,而这种感受根植于对语言的感知:作为象形文字的中文和这部充满视觉化并且极具魔幻的想象力非常契合,我们完全可以像观赏一幅画一样去看待每一个句子,那些繁复长句中的并置的词语互相吸附化作这幅画中的一抹曲线。例如小说的开篇:“就仿如进入了另一个时代的域界,因为在权力的空阔藏身之处的废窟中,空气更加稀薄,寂静更加古旧,而事物在颓弱的光线下已模糊难辨。我们走在第一个庭院中,那里的铺地细砖败给了杂草来自地下的压力……”(第1页)
56、我不想跟任何人争名夺利。这和登山运动员一样,冒着生命危险攀登高峰,但是一旦登了上来,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要下去,或者争取明智地、尽量体面地下去。
57、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
58、-----------------------------------------
59、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60、作为一个重度阅读爱好者,我一直深深痴迷于马尔克斯的文字。从《百年孤独》开始,我几乎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我一直觉得马尔克斯的文字有种无法言说的魅力,仿佛那样的文字只能是他写出来,而无论你面前有多少本书,一旦你读到那种风格的文字,你就知道,这是马尔克斯的作品。马尔克斯自己曾说:“从我开始创作的那天起,谁也无法阻止我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从他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做到了。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也很优秀:
61、异域风情满溢的香蕉种植园,冰得烫手的鲷鱼,幽灵般消失的电车,像水一样淹死孩子的灯光,赤裸的玻利瓦尔,大开杀戒的独裁者……
62、从逻辑上来讲,读者大可以仅掌握小说的宏观结构即可:小说的每一节皆以将军的死亡场景开始。如果我们不再顺从纵向阅读的迷惑,转而以横向维度将六大节的开篇处衔接,我们将会看到它们身处小说当下时空的叙述线:讲述发现死去了的将军的匿名者一边对其尸体进行仔细处理一边琢磨这具尸体是否真的是那曾神秘永恒的将军。接着我们可以聚焦每一章节,这意味着读者将坠入六个吸力强劲的时空记忆深洞,在这六个孔洞中,作家大量使用自由间接文体,以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即多人称独白)将叙述者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过渡压缩至无。叙述视点的转换能够在一句话中迅速完成:“……他顿时明白自己没有勇气也永远不会有勇气将整个身体探向人群的深渊,于是在武器广场上,我们只是隐约察觉到那个一如既往转瞬即逝的身影,那个难以捉摸的穿粗布衣服的老人的鬼魅身影……”(第96页)
63、在我看来,马尔克斯更擅长描写细节,被疯狂的现实扭曲的历史,被难以置信的传说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小说笔法幽默风趣,细节生动活泼,又与人物和情节浑然天成。
64、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65、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66、这100年间的动荡变化用区区20多万字,写得如此波澜壮阔,撼动人心,可见马尔克斯的写作笔力多么强。
67、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报务员,家境贫困,母亲出身世家。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曾任《观察家报》等报记者。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2014年4月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68、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
69、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70、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71、其实,一切早已安排妥当,命中注定那些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最后把我们引领到了今天这个礼拜三。马孔多的礼拜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72、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可见,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带有一定的矛盾性。
73、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74、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75、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
76、你越是拥有权力,你就越是难以知道谁在对你撒谎而谁没有。当你到达绝对的权力,你和现实就没有了联系,而这是孤独所能有的最坏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