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子朝天凳跌倒:形容室内环境混乱(“台子”:桌子)。
2、▷勿出麸皮勿出面:有意推诿,不肯拿主意(“麸皮”: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也属粗粮;“面”:面粉)。
3、▷猢狲极粒角:不安定(“猢狲”:猴子,下同)。
4、▷三人六样话:各人见解不同,发表的意见也不同。
5、不过,这句俗语已经不适用于现在了,现在,南方各方面都很发达,不论是经济还是旅游业,很多南方的城市明显比北方要发展的好,也比北方要富足,相比。现在这句话应该要反着来说吧,很多人应该更乐意住在南方吧,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气温还适宜,不像北方,一到冬天连一点绿色都没有,还冻得要死。
6、▷性急吃勿落热粥:喻办事须心平气和,不能急躁(“落”:了)。
7、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它表面的意思,建造房屋的时候,宁愿把新建的房子往北移动一千,也不向南挪动一块砖的距离。这句话其实是古代农村人意识上的一个明显认识。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除了北边向阳,更暖和,南方背阳,阴气重这样显而易见的生活常识外,其实有更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含义。
8、除此之外,还有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历史的原因,因为古代北方比南方富裕,很多朝代的都定都在北方的城市,所以很多人就会优先选择北方,在他们心中,北方是要比南方富裕,久而久之,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9、1951年出生,南安市东田人。喜爱闽南文化和发明创造,曾编印、出版《快学闽南语教程》和《闽南话俗语》;发明的“机动车轮垫”获实用新型专利并授权;发明专利口服组合草药“五爪茄”,被载入《中国专利发明人年鉴》。
10、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对大脑的开发贡献,就同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对理解整个宇宙所做的贡献一样大!
1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家四靠
12、▷和尚做亲头一牌:第一次做这种事(“牌”:次)。
13、十月里的桑叶。——没人睬;没人采;谁来睬你;谁来采你;无人采;无人睬
14、俗语作为农村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忽视,我们要去好好了解这其中的精华,并摈弃其中的糟粕。同时,俗语中一般还含有这许多农民们日常的风土人情,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俗语来了解当地的文化,甚至了解其历史。
15、平日里,在电视、报刊或者户外广告等地方看见有错误的闽南语标注时,老黄就会立马记下,回家认真查清楚。有时候,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老黄突然想到了某个词语或者句子,也会马上起床记下。之所以如此执著,缘于他对闽南语的热爱。
16、在他们的摸爬滚打中,可能走过很多弯路,但往往就是因为古人有很多这样的经验,才得以通过智慧为人处世!
17、▷落水鬼也会得被骗上岸:喻主意多,说话能力强,口才好,容易说动人(“野会得”:也会)。
18、现在,有的风水知识有了新的释义。因此,迷信的东西应该摒弃。不过在当时,老祖宗这种对应处理方式无疑是正确的。有人说,老祖宗留下的这句俗语,似乎对某些事物有所预测。比如网络流行的“睡后收入”,即自己睡觉了,也能被动获得收入。
19、本书方法结合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语义学、神经语言学、信息理论、记忆和祝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等科学,将发散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们成为“大脑瑞士军刀”,本书一经面试,就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飓风,让全球至少3亿人从中受益。
20、▷临时上轿穿耳朵:喻关键时刻准备工作还未做好。
21、老祖宗留下的这句俗语,指明宝穴能吸收天地灵气。若祖先去世后能下葬宝穴,会庇佑子孙后代事半功倍,会使家族人才辈出。所以,俗语的意思,或为祖先葬于宝穴,比千万个普通人好;或为祖先葬于风水宝地,会让后世子孙福泽延绵。
22、黄印级钻研闽南话俗语的那股认真劲,让厦门大学教授周长楫很是佩服。周长楫说:“目前社会上流传的闽南话注音方案虽有不少,黄印级的这套注音同样会给读者学习闽南话俗语带来一些方便。”
23、▷花头经透足:指不切实际的主意或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花招多;亦指因难缠的事而感到烦恼。
24、一个锅里抡马勺→不用包涵;辛苦甘甜谁都知道
25、当然,随着科技发展,如古代那样的平房瓦房等等低矮的房屋也越来越少,万丈高楼平地起,越来多现代人居住在小区或者公寓,不需要再自己建房建院子。买房子的时候也讲究运气,图个吉利,在楼盘选择上趋向于“9”层,房子可能也更期望朝阳一些,但也绝没有必须要房屋有风水这样的讲究。随着北方雾霾天气的严重,生活环境成了更多的人看重的一点,越来越多人也更期望生活在山清水秀,安静柔和的南方。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