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生命都如此轻的无法承受,跟何况那些岁月里的爱情,当然可能说完就完了。光阴里的一转身,这些年的情话,所交付的热情,岂止轻得灰飞烟灭,在宇宙的茫茫时间轴上根本早就时过境迁。
2、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3、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的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
5、有些地方简直写得莫名其妙的(用莫名其妙这个词,我是下了很大决心,因为一用这词,就意味我没有读书“品味”)。比如小说中,特别写到斯大林儿子之死,并由此讨论粪便和上帝关系、粪便和尊严关系等等、最后得出生命其实空虚,也因此强烈讽刺了斯大林。最后一章,就专门写一条狗的死亡,该章就叫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谁?是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宠物狗。那么卡列宁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这章写得非常好,没有看过那个作者写一条临死的狗,写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写得如此脆弱。但是也没有人写狗写得如此高深。
6、特蕾莎多年后终于明白,她的软弱是以退为进,利用托马斯的同情和怜悯,她得到了一份异化的爱的变种。她假装闭上眼就可以看不见托马斯外面的众多情人,她用持久的耐力将一个风流的男人最终驯化成一只兔子。
7、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虚空,这虚空是不是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点呢?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朝这个终点越来越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这个跷跷板在这个没有轮回的人世间大开大合地摇摆着,直到他们一起把卡列宁埋葬在两棵苹果树中间,跷跷板产生了一瞬间惊讶的平衡。这种生与死的和谐,反手给了轻与重一巴掌,于是灵肉也不愿再乱生事端,就此安息了。
9、开始读的时候,删去无法感悟的文字,追求情节的起伏跌宕,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的情感的纠结而废寝忘食,泪眼朦胧。再读,思想上饱受的折磨……以致之后多次拿起这本书,总在想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何必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还能够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已经爱上这本书,也就把它放在床头,时而在夜深人静时,尝试着与它对话,撩拨心灵的弦。
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5篇
11、书里的一个情节: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细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一向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两次离婚时的男人。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12、因此这种同情是指最高境界的情感想象力,指情感的心灵感应艺术。在情感的各个境界中,这是最高级的情感。
13、毫无疑问的,生命是只能发生一次,这趟过程中有无数的选择,但每次的选择只能一次——或许存在多元的世界,提供另一种可能,但这种多元也是无限的,延伸的后面还是不断的延伸。
1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本书不仅集中体现了昆德拉的才华,也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受欢迎的畅销书。
15、《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解释说“有些事只发生一次,而只发生一次的事,根本上就从未发生过,这便是生命中的轻了”;生命中的重,指的是那些一次次浮现,又一次次让你感知人性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的事物。通常这句话是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悲剧、厄运的降临之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17、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18、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昆德拉最受欢迎并获得好评最多的作品,也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
20、文字是何等的神奇,米兰昆德拉所描绘的那种奇异的,炫目的,却又是彻底失落的,茫然的世界,让我的灵魂确实体会到了什么,可是,那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不足以化作语言上的充分理解。很多文字,被他丰富的,又自然的填充到这个书中的世界中来,探索人性,探寻生活,似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都被这样的诘问了;我们的生活,也被这样的揭露了;这一切充满了嘲讽的意味,也充满了彻底的叛逆。
21、这句话出自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
22、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23、1968年,当俄国坦克开进布拉格,正式入侵捷克,也就是作者昆德拉的祖国,作者以男主人公托马斯和女主人公特蕾莎为眼为手,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
24、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25、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26、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27、在媚俗被当做谎言的情况下,媚俗必定处于非媚俗的境地。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力,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心动。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28、他本是一个生命之轻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他始终标榜着自己的一套生活理念,他不需要为谁付出多少,也不希望别人向他索要,他在肉体上放纵,不愿被家庭束缚,甚至不愿意对儿子承担责任。
29、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30、正如昆德拉所描述,大自然怀抱里的人类,“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只要人们生活在乡村之中,大自然之中,被家禽家畜,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怀抱,他们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
31、我没有去想,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是轻还是重,我比较消极地认为,这是多少选择不了的伪命题,因为这唯一一次的奔赴,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带着生命之初你还不可能自我掌控就被既定的烙印来的,所谓和解与自愈,活得轻或是重,差不多是身不由己的。
32、茫茫宇宙,人类其实是茫然的。尽管人类自诩;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但在科学技术带来了奇迹的同时,这“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却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他既不是自然(它正从这个行星上一点一点地消失)的主人,也不是历史(它已经从他身边逃开)的主人,又不是他本人(他受自己灵魂中无理性力量的引导)的主人,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呢?这颗行星正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穿过虚空。这也许正是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生命其实无所依托。
33、“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但一直在托马斯这里追求美与爱的极致的特蕾莎,直到陪伴自己多年的卡列宁死在自己怀里,她才忽然顿悟,原来卡列宁才是自己生命中那束爱的强光。而托马斯是习惯黑暗的人,光对于他反而会尴尬不适,就像一个多年不照镜子的人,突然和镜子里那个自己迎面撞上,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
34、在某些情况下,人注定要演戏。他们与沉默势力的抗争(反对河对岸的沉默势力,反对变成无声的窃听隐藏在墙中的警察),是一个剧团向一支军队发起的战斗。
35、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36、但凡识字的人,总得读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书吧。出版近40年中一直享有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这本披着情色外衣的小说其实很认真的在讲一个漫长又悲伤的爱情故事,顺便抛出了一连串的人性拷问、哲学概念、政治批判、道德伦理……这些概念像冬日狂风的列车外,无心擦过且却尖锐锋利的落叶,摧毁人的面具盔甲,让他们忽然像群体裸奔一样可笑尴尬。
37、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书,书中内容也有很多含义:有社会内涵的揭示、还有人性的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38、真正的孤独不仅要远离群体,尤其要彻底的分离,因此而断绝一切交流。
39、字义: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40、《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41、托马斯和特蕾莎相爱相杀,分分合合的一生,在恐惧太远或太近和又迫切渴望永恒爱情之间,一直在找一种最舒服的妥协。
42、只是,这样的比喻慢慢地让托马斯发现,他居然每天都乐滋滋地盼望着和特蕾莎共同入眠,他每天给特蕾莎编故事,轻声地讲给她听,或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即使声音单调,翻来覆去,却觉得很有趣,能够给人抚慰。
43、人生恰恰是不存在轮回的!每个人都走在偶然的道路上,没有彩排,没有比对。昆德拉将人生比作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如同书中提到的那句德国谚语: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人们肆意的生活,变得比空气还轻,随意的漂浮在空中,脱离了土地与人群。那么问题来了,重就真的残酷,轻就真的美丽吗?
44、昆德拉真的很会写,这么多人生大命题的探讨,这么多深刻的道理,通过一个故事串联在了一起,真是一种超能力。深度、可阅读性都让我叹为观止。
45、书中托马斯有这样一句话:“历史和个人的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太空,明天不复。”
46、也正因为如此,萨比娜是书中第一个感受到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人——当你把所有能在乎的东西都背叛完之后,这世上便没有什么再令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了。
4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
48、这源于,萨比娜与原生家庭是互相毁灭的,在她十四岁爱上一个同龄男孩,惊恐的父亲整整一年不允许她外出之后,她就背弃了父亲绘画的方向,并从此用一生开始叛逃,总是投向未知,追寻那不担之轻。
49、特蕾莎与弗兰茨,两个生命之重的角色。特蕾莎渴望理想化的爱情,为托马斯的放荡折磨,因为在她的理念里,灵与肉无法分开。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蕾莎的观念传统又老实,羞耻心与价值观是她“重”的体现。弗兰茨则是一个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一生坚定追求自己的信念,也最终为此丧命。他有安稳的生活,固执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许是大众眼里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他的“重”恰恰在于与世俗强烈的联系。
50、还有两个情结,或者叫做信物,一是托马斯的人生之问,那句“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托马斯凭此维系他对特蕾莎的怜爱与不弃,也凭此说服自己的放浪。这句哲学意象的疑问与回答,深意不止在托马斯身上,也应该在我们每个人,每个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人心里,以各种版本回荡过无数次吧。
51、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52、另外的怀疑理由是,是否因为翻译?我们读者没有能力直接阅读原版小说,只能依靠翻译。所谓的翻译犹如别人嘴巴里咀嚼过的米饭,带着口水,喂到我们嘴里,我们吃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香味和滋味。隔着这层口水,我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一本难懂的小说?所以不评说,本文充其量是——读译作后感。
53、明白了这个“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们活着的这段人生,其实是举轻若重的。
54、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55、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56、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语录经典语录(2)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57、这个时候她沉浸在自己幻化的媚俗中——伴着病危的老人与无助的老妇,如对待自己的孩子。
58、学生时代读过晦涩的安妮宝贝,那是读书不加选择,心境不足跳脱的年龄,灰暗的基调和对人性与生命绝望的喃喃谴责,曾让我不明就里便不知所措地阴郁。最近是带着一个决心去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错乱的表面无厘头,使我回忆起的,便是安妮宝贝,以及她的主人公腋下总夹着的米兰·昆德拉。风格与钦慕可见一斑,模仿是可能的,因为不断模仿,才会成其为自己。备受推崇的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深度与广度,思辨与历史厚重加持的背景,也许是今天的我,才看得到的,所以我庆幸是在这个年纪才翻开生命之轻,之重。
59、后来的弗兰茨,是一个柔软的人,一个害怕失去,害怕伤害,却被伤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