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常常在神话里看到,某某东西是由某某人发现的或创造的,如人类是由女娲创造出来的,钻木取火是由燧人氏发明的等等,如此推算,必然有谁造出了第一所房子。在《中国老故事》之《神话故事》里,第一个造出房子的人叫有巢氏。至于造房子的原因,《有巢氏筑巢居》里说,上古时候,人少兽多,兽类巨大无比,人类经常受到野兽的攻击。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有巢氏根据无意中发现的鸟的窝巢,在树上造出了巢居,后来又依据无意中发现的野兽居住的复杂洞穴,建造出了窑洞。
2、 前些年的套件都不怎么喜欢将LOGO印在正面,现在是重视起来了,是个好的现象,讲道理CANOE去掉LOGO你还会购买吗哈哈。
3、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4、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第 1 课时 地球——宇宙的奇迹
5、请学生观看在船的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船只的图片或视频。谈话:船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船的历史。(独木舟的体积)。
6、最后:现在船舶不仅要求国内航行,还必须全球航行。而水泥船在长江里航行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根本不能去海里,巨大的海浪能够让它瞬间瓦解。另外现在航道越来越繁忙,船舶轻微碰撞特别普遍,而水泥船就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了。抗风浪性、区域性、不安全性、难以保养性、等等都是水泥船的弊端。虽然它见证了我国民众不甘心落后的,战天斗地的气魄,但是实际的弊端真的太多了,所以也很快被我国所淘汰,并且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7、今天,我们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码头,是2004年发现于广西合浦的汉代码头,它被视为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的证明。但良渚人却早在史前就有了栈桥码头,他们更沿着古老的杭州河港通江达海,甚至远涉重洋。合浦所在的华南沿海,也只是他们出海的起点之一。
8、 看到了独木舟的大卖x辰也要复刻,不对是抄袭CANOE,不过那个质感与原版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东西。
9、绿豆种子发芽和___光___的关系实验计划
10、 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11、下图为我带着SUNNY在新西兰北岛的森林里拍照的纪念,我的位置距离树大概有10米,也就是说,树和人的实际比例还要大的多。这里,是值得来的地方,虽然这不是热门景点。月夜下在附近森林漫步,你还会看到视力极差的KIWI鸟在附近觅食。
12、有部片子《我在故宫修文物》很火,讲述了工作人员如何修复故宫文物的过程。我对文物很有兴趣,但对于故宫博物馆,我觉得它太特殊了,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巨型文物。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只是一个文物的展示建筑,但故宫却是过去600多年明清两代中国政治的中心,多少历史大事就在这里发生。当你坐在故宫一角时,思绪稍一发散,你就会想如果时光穿越,眼前会发生什么事情。
13、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
14、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也填补了浙江史前先民迁徙路径的空缺:上山文化遗址,距今11000~9000年前,在钱塘江上游丘陵河谷地带;然后是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8000~7000多年前,地处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再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以及5300~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平原区。
15、但在2002年,萧山湘湖跨湖桥史前独木舟的出土,直接将中国舟船史连同浙江文明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
16、如开篇提到的,故宫换了新馆长,一切都变了。也是因为观念变了,以人为本,以馆为本,方向对了,怎么做错不了太远。
17、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1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19、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cm)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0.8cm,高度0.8cm)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0.4cm)4根、钩码1盒等。
20、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腐烂的食物集中堆放,然后请人运走丢到垃圾房。
21、在动手操作前,请同学们先思考:可以怎样开展探究?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2、 这批的独木舟的外壳要亮一些,当然了每次的工艺肯定是在进步有木有,以后重阳一把白绿的独木舟呵呵。
23、小结: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但也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
24、当然了,清王朝整体还算一个比较节俭的朝代,除少数同志比较铺张浪费,大部分干部还是不错的。有个未求证的笑话是这样说的。明清两代,外交使节和大臣都是在国门下马下轿,然后穿过国门,面对一个长长的长廊,尽头就是天安门,这种视觉冲击力(越来越高大)远大过今天我们穿过全世界第一大广场看天安门的感觉。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国门上的“大清门”改为“中华门”,为了省钱,就打算把匾翻过来刻字了再挂。结果取下来后面是“大明门”,最后只好重新换匾。
25、后来,在版筑的基础上又发明出了墙。用墙和梁架就建成了最初的宫室。
26、此前有人问,跨湖桥独木舟用在哪里?其船头起势十分平缓,横截面呈半圆,船底不厚,船舱偏浅,所以考古学家们认为“可能只能在海岸边使用”。但是,如果先民在修缮独木舟时加装边架艇,就有可能出入近海。
27、南京:地方志“民俗宗教方言篇”中就有关于龙舟赛的记载:“午后,秦淮河有龙舟竞渡,观者蚁集。”民国文史专家夏仁虎《岁华忆语》也描绘了端午节时南京龙舟赛的情景:“午餐即尽,则相率至秦淮水滨,看龙舟矣……”直到明清时代,秦淮河上仍有赛龙舟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