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云:“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即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因此,我们要能感知人生越来越好的征兆或迹象,并努力坚持正确的战略,则可以早日熬出头。(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
2、信念:配合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3、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4、子贡问:“现在从政的那些人呢?”孔子说:“唉!都是些器量狭小之辈,何足挂齿呀!”
5、当孔子逃出后,遇到了魏国军队,孔子马上向魏军打小报告,说哪里有强盗,依靠孔子提供的信息,于是魏军就把强盗抓了。孔子旁边的人听了,就问先生,这样做不对吧,怎么能言尔无信呢,于是,孔子就对弟子们,说了这一句话。
6、如果不可以,那么,为什么具有“不失却德性和纯粹善良之心的”这个大人可以“法外开恩”而搞“特殊化”,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但却要求普通人惟义所在呢?
7、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慢慢拉开呢?最近,我和一位70岁老人交谈,他告诉我:人生越来越走上坡路,常有这3个迹象。一个人能否熬出头,看这3样东西就可以了。听完老人的一番话,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于是和大家分享一下!
8、总之,赤子之心是一种充满德性的纯粹善良之心,所以,大人“不失却他的(不失其)”赤子之心,则必然是受人尊敬(尊崇和敬仰)的人。
9、明德,是我得之于天,而方寸中光明底物事。统而言之,仁义礼智。以其发见而言之,如恻隐、羞恶之类。”(《朱子语类》卷十四)
10、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11、后世的人,往往只引用前面两句,而最重要的话,还在后面。
12、行为:在环境中我们的运作。(做什么,有没有做)
13、子贡问:“敢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出言必定守信,做事必有结果。这是像石头一样固执的小人啊!但也算是次一等的士吧!”
14、白话释义: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5、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6、当然,这种小人主要是指人格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17、但是,由于这种理解毕竟只是“理解”而不是孔子“亲口所说”的原话,所以就如实地记录下来,“以资(后人,读《论语》者)参考”。
18、在《孟子·离娄下》中“涉及”了这个问题,孟子说:
19、如果可以少说话,绝对不要多说,如果可以不说话,尽量不要少说话,话说得越少越好,事做得越多越好,这两个千万不要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