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六尺巷的故事。相传桐城西后街的巷南原为宰相张英府,巷北为吴氏宅。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一封书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两家宽容礼让之举被传为美谈。
2、我曾经认为,温州人个性张扬。我高中就读的学校,面向全省招生,隔壁又是师范大学,周末去街上购物,来往的人都来自省内各地。温州人因为穿着鲜亮,且面部表情生动,一眼就能被认出来。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路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温州人,还有一种是除温州人外的浙江人。古代温州人生计空间匮乏,使他们有竞争传统,上世纪80年代温州率先发展市场经济,更让温州人敢于表现自己。但是按照齐美尔的逻辑,在个性张扬的同时,温州人在观念上也有陷入同质化的危险,因为如果过分重视金钱,会束缚人们对生活中那些无法表达的特别意义的想象力。
3、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4、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5、10“虚坐尽后,食坐尽前。”中,“虚坐尽后”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
6、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7、“在朝序爵”是指在公务场合以爵位、官位的高低为序安排席次。
8、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9、明朝时候,有个姓陈名叫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大哥哥是个举人。他的小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哥屡次的规劝他,他究竟不肯改过。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饱不饱。忧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有了好几夜,他的弟弟就大大的悔悟,不敢再到晚上回家了。
10、上世纪80年代,当第一次消费升级来临时,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因为率先进行市场化和工业化改革,突然地就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让我们对当时的一些情景稍作回顾。瑞安塘下镇的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子照看五台土织机织松紧带,年收入达6000元,而当时一般公务员的月收入只有60元左右。桥头纽扣的供销员,从桥头批发纽扣外出销售,零售价可以是批发价的10倍。而当温州人在“风口”大把捞钱之际,北京尚在争论“姓资姓社”,上海的浦东还是一片广袤的农田,深圳的电子产业大踏前行但还没有迎来真正属于它们的时代,而互联网创富和淘宝、京东则是下一个世纪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说,80年代是一个属于温州人的时代。
11、上机答题的题型为:填空、判断、选择(单选和多选)等多种形式;
12、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13、1燕礼中的“一献之礼”分为“一献、一酢、一酬”。
14、1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15、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16、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17、1古代兄弟姐妹之间,常以“伯仲叔季”作为排行,这是长幼排序的标志。伯(孟)是老大,仲是老叔是老季是老四。
18、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19、10“毋固获”,是说不要因为某一个菜好吃,就专门吃这个菜,那样的话,别人就没得吃了。
20、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21、1《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22、2009年,面对矿难频发的问题,山西大力推进煤炭重组。4月,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将单井生产能力90万吨以下、生产规模300万吨以下的煤矿关停重组,并要求9月底以前完成所有重组协议签约。煤炭重组并非市场行为,因为政府既规定了期限和价格,又规定了收购主体即部分国企。温州人投资的煤矿规模偏小,大多在关停重组的范围内,山西政府对部分煤矿评估价远低于温州人的投资额,但温州人只能选择黯然离开,虽然这意味着他们将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山西煤炭重组引发了当年一场围绕“国进民退”话题的大讨论。有人认为,山西煤炭重组有利于整合煤炭资源,解决矿难等问题;也有人认为,山西省政府是所有制歧视,是对民企的“强买强卖”,暴露出权力缺乏对民企产权应有的尊重。
23、1燕礼中的“一献之礼”分为“一献、一酢、一酬”。
24、“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看到房门外有两双鞋,如果听见有人说话就进去,听不到有人说话就不进入。
25、1孝体现在随时听从父母召唤,《曲礼》有: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
26、 色容庄,是指在正式的礼仪场合,神色要庄重严肃,不嬉戏逗闹。“正尔容,听必恭”,保持庄重严肃的态度,听长辈说话时要恭敬。
27、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庾。单名是一个衮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
28、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29、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30、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31、上机答题的题型为:填空、判断、选择(单选和多选)等多种形式;
32、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33、节庆时男女行拱手礼,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
34、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35、“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36、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37、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38、古代座次正确的长幼之序为:前尊后卑、右尊左卑、内尊外卑。
39、“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40、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41、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42、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43、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44、照张公艺的意思,以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间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于尊长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礼节,或者有了不完备。大家互相责问,互相怨望,所以就发生了种种怪异和争闹的事情。倘然能够大家百样都忍耐些,那末家里当然是很和睦的了。
45、1古代的“乡饮酒礼”是最为盛行的敬老礼仪,通行于全国各地。《礼记》说:“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46、类似这样的场景,温州人已经习以为常了,当他们向外表明自己的温州人身份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温州人很有钱”。“有钱”,是温州人最著名的标签。
47、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48、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49、 “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当”是对的意思,捧东西的时候,双手要对着心的地方,提东西的时候不要在地上拖着,手要在对着腰带的位置。
50、“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51、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52、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是以80岁为“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