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⒍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4、『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1一20章原文)。
5、有 子 曰:礼 之 用,和 为 贵。先 王 之 道,斯 为 美。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7、(好文分享)2017年-2019年1-227篇合集
8、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6-20章
11、第二章《为政》讲的是孔子的政治学思想,或者是说如何教化、感化百姓。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13、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14、(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15、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6、出处: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
17、论语 子张篇第十九 共二十五章x0933
18、『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9、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0、『⒌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1、『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24、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5、孔子曰:“吾d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26、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悌,谨 而 信,泛 爱 众,
27、『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2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1-26章
31、『⒍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3、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34、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35、那么,“论笃”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呢?言论笃实,讲话比较实在。现在很多的主持人,因为话语讲多了,信手拈来,无论从内容、表情、语气都给人一种非常到位的感觉,所以一个高明的主持人会有不少粉丝,大家觉得做人做到这样好象蛮成功的。既善于表达,又照顾到方方面面,而且还很有思想性,很有正义感,肢体动作也很稳重,好象也不浮夸,但这样的人是不是君子呢?还是一个表面如此的伪君子呢?这个命题就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内心。
3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7、『⒌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38、『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其何以行之哉?"
3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1-25章
40、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41、第一章《学而》讲的是如何学习,什么叫学习。
42、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3、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44、250(唐诗三百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5、子 夏 曰:贤 贤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4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47、『⒌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8、政;求 之 欤,抑与 之 欤?子 贡 曰:夫 子 温、良、恭、
49、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0、『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51、我要补充的第二重点是古代孔子之前的士呢,君子都是阶级的意涵,政治阶级的意涵,但是自从孔子以后将士注入了德行内涵。所以这一章显然是凸显的是有政治阶级意义再加上德行的意涵,所以才有这个问答。我们知道孔子是大夫之后,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被封为鲁国的陬邑大夫,因为孔子也不是嫡长子,所以他也没有继承大夫的这种资格,所以呢,他是属于次于大夫阶级的士的阶级。所以问到这个士,是刚刚提到经过了孔子注入了德行的内涵以后,之后经过了孟子在《尽心章》的里边说:“士,尚志。”就是士这个阶级是以有志向为执志的。说:“士,尚志。”那也就是说,士到底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那孟子就接着回答说:“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所以士,就是怀抱着圣贤的仁义理想志向,从事仁义之道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从事仁义之道的人,所以这样的士,这样才叫作称为所谓的士。
52、『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3、(3)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54、『⒌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
56、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57、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5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
59、『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0、『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1、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62、rú qiē rú cuō rú zhuó rú mó qí sī zhī wèi yú zǐ yuē cì yě
6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4、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65、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6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
67、『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