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这首诗出自于辛弃疾征战在外的时期,每天都要与自己的士兵辗转反侧,即使是在睡梦中都能够听到号角的声音。
3、这首诗也出自于军营中,当时星期几是一位将军每天要带领着将士们出去征战,所以经历了大风大浪,但是人也变得非常的坚强。
4、龙城飞将:一说为汉车骑将军卫青,一说为汉飞将军李广。龙城,即卢龙城(汉属右北平郡,址今河北喜峰口附近),李广曾在此练兵。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贯休是一个诗僧,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
6、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破阵子)。
8、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9、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 上片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12、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13、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14、相反,剑客十年不动的剑,只为了解决不平之事。
15、辛弃疾这首词,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忠勇的将军。透过这一形象,诗人写出了自己的宏大抱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当读到这儿,眼前总会闪现出整齐的军营,这时,又响起了雄壮的号角声,似乎还能听到高亢的边塞战歌,将军威风凛凛地站立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正在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1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18、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19、这首词的背景,反映出了当时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辛弃疾的诗词,大多是抚时感事,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宋词史上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的词大多是爱国词,风格偏向于慷慨苍劲悲凉,主题呢,也主要是表现辛弃疾自己想要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从辛弃疾的词中,我们也能读到他想要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评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光阴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20、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2、辛弃疾这首词的意思就是:我虽然老了,但要是为了抗金,我仍会义不容辞地走上战场。这是多么可敬的一位老将军!
2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4、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25、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26、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与献身之志的才有的豪情壮志。
2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2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9、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30、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31、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32、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33、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3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5、两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展现了辛弃疾对朝廷国家的一片赤诚和欲要上马杀敌、挽回河山的英雄气概。
36、此诗说明了诗人至死都没有舍弃恢复中原之志(即便是一生为此屡遭磨难,但仍是九死而未悔),这片赤子之心,真是苍天可鉴!
3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8、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39、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40、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41、辛弃疾说写的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在感叹,千古兴亡没有谁能够改变,长江一直会向东流,也是没有谁能够改变。
42、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43、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