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文)。
3、顾炎武(1615—1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4、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文)。
5、看看我们郭佳的历史,刘家的汉朝灭亡了、杨家的隋朝灭亡了、李家的唐朝灭亡了、赵家的宋朝灭亡了、朱家的明朝灭亡了、爱新觉罗家的清朝灭亡了,一个个朝代(郑全)你方唱罢我登台,幻起幻灭,勃焉忽焉,但我们口中的“郭佳”(中国)灭亡了没有?显然没有!朝代的灭亡(郑全的覆灭)并未阻断中华民族人种的繁衍和万千家族的延续,也并未妨碍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朝代更迭、郑全轮替,但中国这个郭佳不光一直安然存在,而且一直在变强,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强国了(若按照胡鞍钢教授的说法,已经是全面碾压莓果的“全球第一”强国)。所以,现在的人担心的“亡郭”是杞人忧天,顾炎武所说的“亡天下”才是最应该担心的。
6、你真的能够在主流媒体灌输下,分清亡国跟亡天下么!
7、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8、责字,上面是一个王字多出了一点,这就变成了主人的主了,
9、可是,这个“是”字在这里是起解释作用的吧,解释说前面那些现象就是“率兽食人”了!
10、 (2)“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指出保天下是保国的基础。
11、顾炎武认为是竹林七贤把魏晋的人们带坏了,使得老庄、杨朱、墨家思想流行,大家都不吃他儒教礼法那一套!
12、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13、不管山有多高、云有多厚,也挡不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
14、一个人如果为了众人的利益而努力,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责是责己。
15、不像现代,不用去打仗的人,总是炮制出无数美丽的谎言,蒙蔽忽悠百姓去当炮灰,到了战场上每天面对血流成河,他们才发现战争既残酷又毫无意义,如同德法的西部前线,四年时间一直都在这条战壕转来转去,死亡了三百万人,前线通常不过只是往前推进了几百尺。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值得一提的是,顾炎武原名顾继绅,因仰慕文天祥的门生王炎武而改的名!
18、那么前面都是些什么行为呢?“老百姓都饿死一大堆了,而士大夫们圈养的用来吃肉的牲畜、马匹们饮食充足,甚至还在为减肥发愁,后世有个类似的说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孟子称这种行为是率兽食人!!!
19、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20、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21、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22、“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23、清兵入关后,顾炎武的母亲绝食自尽,临终前嘱咐顾炎武终身不得为清朝效力。顾炎武弃家远游,博览群书,精研学问。康熙十年(1671),他严词拒绝了清廷让他修撰《明史》的邀请。
24、至于“人将相食”,这种事翻翻史书,还是挺多的!!!
25、回家是每次战争里,每个战士的愿望,很多人被洗脑,以为有国才有家,其实“家”是自然形成的,而“国”是阶级的产物,哪个在前面不言而喻。让百姓安全的是你的“家”,那才是你需要去维护和经营的,而“国”是政治机器,是某个统治政府的家,发动战争一定是统治阶级为了获得利益。
26、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27、战争的发展很不顺利,政府早忘了一年就可以让他们荣归故里的承诺,保罗入伍一年半了,德国不但没有拿下西线,相反还在以一周内伤亡四万人的速度,与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青年学生走入西线之前,可能以为上前线打仗,类似于去踢场足球赛,没想到每一次烽烟之后,身边就会有很多熟悉的同学暴尸战壕,每次面对生离死别,保罗都是惶恐和沉重的,即便对方是敌人时。
28、土匪一看:“哟!这是不尊重我的职业啊!......这么喜欢坟,干脆住进去呗!”
29、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30、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31、“匹夫”也推卸不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讲述的这层意思。顾炎武在表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概是在17世纪的中后期,而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8个字。
32、一个人为了众人的利益而责,这个责就是责任。
33、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34、“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35、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责,这个责就是责备,
36、当时的背景是清军入关,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亡国”指的是改朝换代。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问题。而“亡天下”则是指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38、“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者顾炎武简介:
39、 (3)“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提出维护社会道德,保天下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