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2、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3、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爱国的古诗有哪些四句)。
6、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展开全文19(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7、——唐代·杜牧《泊秦淮》释义: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8、《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10、这是临死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他最后一次喊出内心的无限悲痛,最后一次表达了收复中原国土的坚定信心。全诗的意思说:诗人知道人死万事皆空,国家未统一使他死不暝目,他坚信中原一定能收复,希望家人在收复中原国家统一那天,家祭时把胜利喜讯告诉他。一个人在临终时还不忘国家统一大业,确实难能可贵,令人感动。
11、出处:(宋)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12、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5、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16、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8、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9、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20、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21、◎学习d的二十大精神阔步强军新征程陆军:用d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22、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23、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24、《书愤》南宋.陆游: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5、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6、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7、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8、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29、出处:(唐)杜甫的《春望》,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30、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3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宋)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2、展开全文10(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36、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7、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3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9、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0、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1、(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4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43、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王昌龄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叫七绝圣手,这也足见得,他的七绝诗有多高妙。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边疆是一个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这里的战事自古以来一直从未曾间歇过。诗人是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卫青、李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力挽狂澜,震慑匈奴,能让匈奴丧胆畏惧,保大唐边境黎民百姓的一方平安啊!
4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5、 文天祥画像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