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前卒(mǎqiánzú):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2、出处:田国浩《六月雪》 不一会,又变成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农谚的意思和拼音)。
3、 在走马场这怪圈内,气候现象与县内其它地方也相不同。如,每年干旱的天数和次数都比其它地方多,旱情更严重,有时政府不得不出动消防车、洒水车给这里送水,以帮助当地人畜渡过难关;每年阴雨持续天数也比其它地方得多,特别是在深秋时,多日的连绵雨把道路泡得如胶泥一般,你若不经意地踩下去,冰冷的泥浆会反射进你的裤管,有时可喷到大腿以上,让你无比苦恼。
4、问:第108—110页,《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说是采取了拟人或者拟物的手法吗?
5、白雪皑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báixuěáiái,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农谚的意思和拼音)。
6、帷幕(wéi):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7、偷偷摸摸(tōutōumōmō);瞒着别人做事。
8、(注解)小暑、大暑时节温度高、日照强,农作物叶片水分蒸腾快,正是需要水分的关键时期,雨水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类似农谚有“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等。
9、平易近人;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10、“放得开,收得拢”,这是我对语文课堂学生听讲最好状态的期待。
11、一是传承,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生动形式呈现加以传承。
12、●荷花节赏荷花: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在四川盐源,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人们多沿袭古俗,互相赠送莲子。因为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翩翩君子的形象,所以每年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著名的荷花景点都会适时举办荷花节,以花为题,让广大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13、本书精选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科学严谨、广泛适用的千余条农谚, 按“基本涵义+适用区域+拓展延伸”进行注解释义,并注有汉语拼音、中英文对照。配图近三千幅,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美图册,是一本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农业参考书。
14、不可同日而语,拼音是bùkětóngrìéryǔ,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语出《战国策·赵策二》: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释义: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这两者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15、四是双语新教,精选的每条农谚注有汉语拼音、中英文对照,尝试为外国人学习中国话和汉语、中国人学习普通话和英语提供新的双语趣味读物。
16、本书适合小麦产业专业人员阅读参考,可供城乡居民消费和制作小麦食品、产品提供借鉴,还可作为农业院校教学及农业农村培训的辅助教材。
17、◎大豆:①7月10~25日分2次亩用48%毒死蜱200毫升拌毒土在傍晚防治蛴螬并保持地面潮湿;②遇连阴雨天气排水降渍,封行前中耕松土锄草1次;③在现蕾后、初花期每亩随行施花荚肥5~7公斤尿素促花保荚,旺长田用多效唑或维他灵控制。
18、◎畜禽:做好圈舍的防暑降温和夏季畜禽大消毒,减少畜禽热应激的发生,并加强灭蚊蝇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充足和饮水清洁卫生。积极预防生猪高热病,病死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19、膨胀(péngzhàng):物体受热胀大。
20、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思想的形成。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农业生产始于种,终于收,把握农时是第一步,是关键,所以中国的古代农学哲学中非常强调把握农时,也就是说,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天人合并获得好的收成呢?这就需要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加上耕、耙、耱三者配套的抗旱保墒体系,再辅以中耕除草,成为以少量土地养活众多人口的技术依靠,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以说,农耕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耕、耙、耱三者配套抗旱保墒体系(南方的耕、耙、耖三者配套),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21、 本书将全国分成六大农区,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节奏,编撰节候节令与农时动态、看苗诊断与农事提醒、农谚农诗与文化传承等内容,并以图文并茂和小视频互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书的末尾附录了我国21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诊断图文,以及9大作物的生产情况和农事月历简表,方便读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