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方言中,不少地区存在“粮”、“娘”不分,“解”、“嫁”不分,“营”、“人”不分的现象。这样口口相传,天长日久,“天要下雨,粮要解营。”就以讹传讹,变成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2、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打破砂锅璺到底哪个是谐音)。
3、(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4、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5、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6、5why要问到什么时候,是不是一定要问5个呢?问4个行不行呢?问6个,问10个行不行呢?每个why应该找出几个原因呢?5个why是串联关系层层递进的?还是可以呈树形关系呢?我们需要找到关键的问题:
7、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8、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9、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10、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11、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12、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
13、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14、他不想让孩子糨子倒在床上——糊涂一辈(被)子,生活再艰难也坚持让他们读书识字。
15、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16、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17、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18、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19、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20、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21、“恼”与“脑”同音相谐。苦:本指味道苦,转指痛苦。指被某事困扰,很痛苦。
22、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23、出处: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