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边塞发生的战争,多数都是汉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之战,都是仅为保护财产生命安全而进行的正义之战。
2、“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此四句我认为是一个整体,可以理解成是思妇的想象,也可以理解成征夫的战场随想,呼应上文的“久、空”。
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那唐朝这边在挺进,敌人呢,敌人也没闲着呀。下两句“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羽书”,相当于我们熟悉的鸡毛信,也就是告急文书,“单于”本来是匈奴首领的称号,在这儿代指敌军首领,而“狼山”则是阴山山脉的西段,在这儿就代指边疆战场。那什么是猎火呢?这猎火是不是打猎的篝火呀?不是的呀,这不是打猎的火光,这就是曹操所谓“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的猎火,说白了就是战火。就在这边将军大摇大摆出征的同时,那边边疆的战火已经点燃,告急的文书纷至沓来,很显然两支军队即将开战。
5、✦摐(chuāng):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pèi):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wēiyí):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6、李广不但武艺高强,还是一位深得属下爱戴的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
7、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后记
8、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9、✦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10、“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远、久”呼应前面“在东北、下榆关”,也呼应此战惨烈、拉锯甚至牺牲无回。“应啼”说明是征夫所想象的情景。“玉箸”本为佛家用语,此处比喻兼借代,指思妇。这两句此是写因征战而思念、辛苦,是较为一般的叙事。
11、✦腓(féi)(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12、(704年,高适出生。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ao2(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13、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14、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15、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16、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17、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唐诗评选》)
18、李广深夜巡视,误以为有猛虎扑来,拉弓劲射。第二天清晨,他记起昨晚林间之事,回到现场才发现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那枝白羽箭竟深深嵌入石棱之中!
19、 死生之地,都是在搏命,哪里会还有要功勋的想法。
20、赏析 高适说,春天,夏天到秋天,三个农作的季节都是同样的杀气弥漫,升腾到了天空,成了战阵之云。即使是在冬季,一整夜里不时传来的刁斗声,声声令人心惊胆寒。
2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2、但无论如何,将军已经受命出征了,所以接下来两句是讲出征的场面,“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所谓“摐金”就是敲锣呀,军队敲锣打鼓,直奔榆关——也就是山海关而去,他们的旌旗就在碣石山间猎猎飘扬。这个行军的场面大不大?非常大,非常招摇,但是和“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相比呢,你更喜欢哪一个?如果仅仅作为旁观者,你一定会觉得“摐金伐鼓下榆关”更气派吧?但是要是真的经历过战争,你就会知道,“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如此招摇,未必妥当。
23、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24、黎明到来了,最后的突围战也即将打响,这也就是第四部分,也是最后四句话:“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经过一夜,到清晨了,残存的战士们和敌人短兵相接了,白刃挥舞、鲜血纷飞啊,战士们浴血奋战,难道是为了回去得到什么勋赏吗?不是这样的,他们只是尽着军人的本分,以死报国而已。“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多么残酷,又多么悲壮啊!战士们的牺牲,恰恰和将军“男儿本自重横行”的冒进、将军“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腐败形成鲜明对照,也催生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是谁呀?李将军就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啊。要论功业他不及卫青、不及霍去病,既然如此,为什么这首诗也罢,还有唐朝的好多好多边塞诗都一遍遍地提到李将军呢?因为李将军李广爱兵如子,士兵不喝到水,他不近水源,士兵不吃到饭,他不尝饭食。他把士兵当弟兄,士兵也都爱戴他(《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他后来兵败自杀嘛,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痛哭流涕。(《史记》记载,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诗人之前以将军对应士兵、以征人对应思妇,到这一句,他拿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深沉的一个对应——以古对今,他多么希望唐朝的将军们也能够像汉朝的李将军一样,拿战士的生命当生命,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牺牲啊!
25、shānchuānxiāotiáojíbiāntǔ,húqípínglíngzáfēngyǔ。
26、从诗中人物的情感来看,《国殇》更多的是杀伐之气,不惧战场,勇往直前;《燕歌行》则是作者利用夫人在家思念丈夫的哀怨,委婉地表示对战争的痛恶。
27、(李)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28、《旧唐书地理志》:平州:隋为北平郡。武德二年,改为平州,领临渝、肥如二县。其年,自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更置抚宁县。七年,省临渝、抚宁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平州。旧领县一(卢龙县);天宝领县三(卢龙县、石城县、马城县): 卢龙:后汉肥如县,属辽西郡,至隋不改。武德二年,改为卢龙县,复开皇旧名。(今秦皇岛市卢龙、昌黎、抚宁、海港、山海关、北戴河等大部分地区)。
29、✦摐(chuāng):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pèi):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wēiyí):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30、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31、jūnbújiànshāchǎngzhēngzhànkǔ,zhìjīnyóuyìlǐjiāngjūn。
32、按:本文参考了莫砺锋《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的相关章节。特此致谢!
33、李广号称“飞将军”,是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卢纶《塞下曲》曾写道:
34、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35、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张守珪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逼迫平卢军节度使、营州都督乌知义率骑兵截击反叛的奚人于湟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北,结果唐军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败绩,谎报大捷。唐玄宗李隆基派内常侍牛仙童前往核查。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表奏张守珪大捷,逼迫白真陁罗自杀。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牛仙童受赃事发,张守珪被贬为括州刺史。《旧唐书契丹传》:“开元二十年,诏礼部尚书信安王祎为行军副大总管,领众与幽州长史赵含章出塞击破之,俘获甚众。可突于率其麾下远遁,奚众尽降,祎乃班师。明年,可突于又来抄掠。幽州长史薛楚玉遣副将郭英杰、吴克勤、邬知义、罗守忠率精骑万人,并领降奚之众追击之。军至渝关都山之下,可突于领突厥兵以拒官军。奚众遂持两端,散走保险。官军大败,知义、守忠率麾下遁归,英杰、克勤没于阵,其下六千余人,尽为贼所杀。诏以张守珪为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以经略之。可突于渐为守珪所逼,遣使伪降。俄又回惑不定,引众渐向西北,将就突厥。守珪遣管记王悔等就部落招谕之。时契丹衙官李过折与可突于分掌兵马,情不叶,悔潜诱之,过折夜勒兵斩可突于及其支d数十人。”都山,今秦皇岛市境内最高峰,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城西。
36、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37、高適是唐代文人中“学而优则仕”的成功典范,但属于大器晚成一类。最后虽然得以封侯,但因为“负气敢言”而仕途多舛。高適写作此诗时40岁左右,还未飞黄腾达。直到755年(高適55岁)安史之乱爆发,高適因为向唐肃宗献平叛之策而被重用,率军平永王李璘之乱,且秉公将好友李白送进大牢。高適陪李白在山东游历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东鲁诸公”当中应该有杜甫和高適。高適毁掉了和李白的通信,但对杜甫异常关心,据说草堂就是他帮杜甫修建的。由此可见,高適是一个能文能武、敢爱敢恨的人。
38、✦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39、窥牧马:偷偷过来放马的吐蕃人,指吐蕃骑兵。
40、如果我们再来看看晚唐诗人此类题材的诗,就是伤感多了。陈陶《陇西行》写道:
41、“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彷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著这沉沉的夜空,仰望著这耿耿的星河,品味著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42、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43、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44、xiàowèiyǔshūfēihànhǎi,chányúlièhuǒzhàolángshān。
45、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46、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47、字词典故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凭陵”:(侵犯,猖獗,横行。《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晋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魏境。”)“杂”:(夹杂。)
48、全诗的思想内容是,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重点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战士为国御敌之的辛勤。
49、高适说,我的人生目标明确非常明确,便是出将入相,立功封侯。然而,获得成功需要艰辛的历程,需远赴万里边疆,需将生死置之度外。纵然如此,我还是嘲笑那些文士,他们只知道用毕生的精力来研读一部经书,白头到老依然庸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