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比如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等,这是好事情,最基本的还是要提高粮价。物价部门要发挥作用,控制其他相应产品的涨价。现在国家财力增强了,完全可以拿一笔钱出来,提高粮食保护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2、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袁隆平
3、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9月9日,钟扬双胞胎儿子——钟云杉、钟云实的生日。云杉、云实,一个裸子植物,一个被子植物,是这个植物学家父亲给儿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礼物。
5、2020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在隆平水稻博物馆亲切地询问:“博物馆参观的人多不多?今年南方受天气影响,稻谷产量普遍降低,博物馆要加强粮食安全教育,要将刚刚测产的亩产超3000斤的双季稻进行宣传和展示,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6、 感谢您在维护国人粮食安全自信上的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7、 袁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您的精神我们一直记得
8、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
9、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0、重磅!商务部对美国等地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调查
11、他们很朴实,非常重感情,非常好客,你到他家里,他再穷也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来请你吃。所以说,农民科学家也好,现代农民也好,我认为是一个美称。
12、“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13、新中国70年历程,多少忠义志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14、 埋头黄土天地间,恍然人间已百年。袁爷爷如你所愿,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15、 遥望南云雨蒙蒙,出门望山山还在,中华民族少一人,流芳百世是袁老。
16、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17、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回来后,他惊喜又炫耀地对人说:看吧,我没事哎!
18、 我追的星陨落了,太阳落下时,会有更多的星亮起。黑夜里的星光,救活无数人的老人,永远怀念您。
19、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袁隆平
20、农民是非常朴素、勤劳的,农民身上一些好的东西我还学不到,很惭愧。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
21、一句“不可能了”的背后,凝聚是袁老等许多水稻专家多年来默默的研究与努力。
22、关于粮食问题,我觉得太重要了,全国13亿人口,国家虽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我认为目前不能够盲目乐观,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要适当地有点储备,不能因为粮食多了就不重视它的生产。要适当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品种,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也出不来。所以政府出台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是件好事,对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好处。
23、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就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24、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这是我一点体会,不怕失败才能成功。
25、 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26、 搞科研课题的方向对不对,这是条件,假如方向不对,再尽力也是白搭。只有方向是对的,只管有跟,通过努力,最后还是会的。
27、 您还是离开了我们,感谢您一辈子的付出,我们永远铭记,袁老爷子走好
28、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即将走进国家殿堂,接受d和人民的最高礼赞!
29、 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伟大的人,向袁隆平爷爷致敬
30、我不是那种书呆子,我这个人呢,思想比较解放,比较自由,考虑问题的时候看书。看书呢,一边看,当场汲取他们的经验,一方面还要打问号,这里面很重要的,你专门是死记硬背的,那不行的,你必须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袁隆平
31、 袁爷爷等我以后有孩子了,我会给他们讲您的故事,会和他们讲,要好好珍惜粮食。
32、知情人都知道,到西藏后,钟老师在复旦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少,在藏大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在西藏培养一个学生很慢,可培养出来的学生吃苦耐劳,愿意去做这种高劳动强度、低回报的种子收集和研究工作。”钟扬自豪地说,“我的5个西藏博士,至少有4个毕业后扎根西藏。”
33、出院后,钟扬仿佛按了加速键,更加争分夺秒。不少人这样评价钟扬,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100岁都做不完的事。“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他总是这样对妻子说。
34、金秋9月,太行深处,硕果累累,玉米飘香。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田间,申纪兰像往常一样,穿上蓝色外套,和农民们一起劳作。尽管90岁高龄,她的一招一式却充满力量。
35、谢家麟在自传中曾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36、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37、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38、此时,钟扬的血压已可怕地飙升至200,他试图说话,想跟身边人交代什么,可口齿不清的话语没人能听懂;他试图安慰一下被吓坏的儿子,可右手已经不听使唤,用尽全身力气只能用左手摸摸儿子头顶。“孩子们也许不得不开始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了。”想到这,泪水禁不住浮上了钟扬的眼眶。
39、“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40、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1、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42、“这个上海来的大教授,怎么这样抠!”初相识,西藏学生“大跌眼镜”。可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个连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都要拿塑料袋装走的钟老师,一资助西藏老师和学生就是几十万元!为让藏族学生开拓视野,他私人出资发起了“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活动,组织80多个藏大学生赴上海学习;只要是藏大老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无论成功与否,他都补助2000元……
43、“回国后,做了这么多任务性科研,您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存浩说:“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44、1979年叶笃正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所长身份访美,一位当初曾极力劝阻他回国的同窗好友,29年后见面的第一句话问:“您后悔吗?”叶笃正只答,一点儿不后悔。我是中国人,我给中国做事,给中国老百姓做事。
45、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46、生怕父母受刺激,张晓艳托人把老家的网线拔掉,在上海滂沱的大雨中,带着儿子直奔机场。
47、 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体要好。身体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无论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撑不下来。我现在还在第一线,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体不好,怎么行?
48、 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少年立志,潜心耕耘。敢于颠覆,命运垂青,万古长存
49、2019年9月15日,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世界有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他希望,“让我们的杂交稻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50、2013年,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出路。他主张,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测和推论,要用事实说话。
51、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52、2020年,袁隆平在《中国纪检监察》2020年第18期上撰文称: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53、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54、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袁隆平
55、 神仙到凡间播撒完种子又回到天上去了,袁老走好。
56、 对于粮食问题,我感到太主要了,全国13亿人口,国家固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我认为目前不可能盲目乐观,不能漫不经心。粮食始终是策略物质,要适当地有点贮备,不能因为粮食多了就不器重它的出产。要适当提高粮价,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好的技巧,再好的品种,农民不乐意种,粮食也出不来。所以政府出台的粮食最低掩护价政策是件好事,对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益。
57、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58、“我从来不相信中国人会比别人笨。别人搞得出来的东西,我们也可以。这个信念一直都在我心里,支持着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研制雷达。”他说,“中国梦,往大了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在我这里,就是要把中国的预警机做到最好,做到卓越。”
59、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袁隆平
60、 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61、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体要好。身体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无论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撑不下来。我现在还在第一线,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体不好,怎么行?
62、 国土无双,致敬英雄。袁爷爷的身影早在我们吃着一粒粒米饭时就刻入骨髓。我怀念您慈祥又可爱的笑容,您烦恼时的抓耳捞腮,怀念您打球时的坚挺背影,还有您吃豌豆时的可爱倔强。您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不湮灭。愿您在的那个世界没有病痛,没有饥饿,有着比您还高的水稻,让您能禾下乘凉。
63、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64、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孙竞, 综合人民教育出版社
65、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后,中外各界都表示沉痛悼念,这充分说明,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的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
66、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
67、“不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西藏大学!”来西藏大学第一天,全体大会上,钟扬对全校师生拍了胸脯。那时的藏大,连硕士点都没有。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017年,西藏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也建立起来了,负责人正是钟扬的第一个藏族博士扎西次仁。畅快啊!钟扬春风满面,逢人就说:“来西藏吧,我做东!”
68、 从小到大,长辈们教育我的一句话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纵然现在的我们可以衣食无忧,但这句话依然会记在心里,袁老爷爷,谢谢您,一路走好
69、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袁隆平
70、 谢谢袁老!辛苦了袁老!您是我们中国的大功臣!谢谢您!全中国人民都会铭记您的教诲“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路走好,袁老!
71、性格决定命运,有一点点关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见得决定命运,命运是由各方面来决定的,还有外界条件,还有时代不同了等等。
72、她像一棵劲松,坚韧挺拔,用坚强与朴实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传奇。
73、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袁隆平经典名言大全
74、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75、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就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76、钟扬是独子,80多岁的父母独居武汉,想见儿子一面,简直难上加难。盼哪,盼哪,终于盼到儿子来武汉开会,“我给孙子准备了东西,你来家里拿!”老母亲为了让儿子回家,找了个“借口”。
77、高中思政统编教材:讲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78、2011年7月,珠穆朗玛峰一号大本营,海拔5327米。
79、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80、钟扬走了,但他的生命却变成一种永恒的存在。他带领团队收集的为未来存放的4000多万颗种子,不知会实现多少人的梦想;他培养的学生一个个成长起来,不知会播撒多少希望……钟扬的一生,是种子的传奇,是援藏的故事,是点燃人们心灯的火炬。
81、烈士墙面前,李延年驻足凝视良久。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战斗英雄轻抚着牺牲战友的名字,眼里噙着泪水。随后,他缓缓举起右手,庄重地面向烈士墙敬了军礼。
8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83、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84、治理“权大于法”的任性,最好的办法仍不外乎这两字
85、此外,《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也出现在教材目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