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黄巢的《题菊花》,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诗中写菊花迎霜开放的劲节;写自己有朝一日实现宏伟抱负,让菊花、桃花共享春天的温暖,使劳动人民做命运的主人的美好前景,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作者尊敬菊花,赞赏菊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在春天,共享春天的和煦阳光,充分表现了黄巢的空阔胸襟和远大抱负。这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值得仔细鉴赏、品味。
2、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于赞美菊花品质的句子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4、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赞美菊花高洁品质的诗句)。
5、一幅幅照片, 一组组镜头, 页页是历史的画卷, 篇篇是壮丽的人生。
6、平时看惯了美景的我,两眼充满了饥渴,在小区中寻觅绿色的影子。然而看到的只是褐色的交错和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
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8、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9、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出自诗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10、俗语:“穷人越烧香越穷、富人越拜佛越富”,你知道为什么吗?
1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所以分析诗人的感情的时候,要结合菊花的特点、诗人对菊花的态度来进行分析。前六句都在描绘菊花,前四句写了菊花的色与香,就如同诗人的才德一样;六句写菊不畏霜菊而怯日暮。八句写菊花的愿望,注意“白玉堂”可以理解为朝廷。据以上理解对诗人的感情进行分析即可。
12、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3、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4、花色多样:菊花花色极多,盛开时,有金黄的,纯白的,艳红的,淡紫的等等。
15、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16、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这样的美景,何其壮观。
17、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忆白菊》作者:陆龟蒙
18、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咏白菊》作者:罗隐
19、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晚菊》作者:韩愈
20、秋冬时节,各种菊花争奇斗艳。有的是金黄金黄的,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灿烂,有的菊花是粉色的,让人感到她很娇嫩;有的菊花是淡紫色的,让人想到美丽的紫水晶;有的菊花是白色的,花蕊中间似乎透出一点浅浅的绿色……菊花不仅颜色各异,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菊花全部开放了,像过年时放的礼花;有的菊花含苞待放,像一个小丝线球;有的菊花躲在叶丛中,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菊花挺直腰杆,像勇敢的战士迎接着冬雪的洗礼。
21、解释: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2、(4)(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或: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23、一个深秋的早晨,妈妈带我去公园赏菊。逛了一圈,我们都没有看见菊花。就在我们心灰意冷时,妈妈指着路边的小花说:“这就是菊花。”
24、说到菊花,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陶渊明。陶公在家中或耕田种地,或植菊养花,在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咏菊名句,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菊花的傲然刚强与陶渊明的笑傲权贵、淡泊名利可谓性情相近,品质相通。
25、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6、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27、(答案)(1)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2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9、D.本诗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3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1、菊花虽然错过了美好的春天。但它却在百花凋零的秋天欣然绽放。我看着菊花,心中产生一种很想观察它的感觉。于是,我跪了下来,仔细观察了起来。我发现它很像一艘艘小船,正在航行。再凑近一点儿看,那些花瓣仿佛一个个小姑娘正在鞠躬。我往远一点站,坛中的菊花变小了,这使我想起了我奶奶织毛衣时用的毛线球。我和爸爸妈妈准备离开这里,一起去看不同品种的菊花。
32、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有代表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例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33、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34、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35、轻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随着淡淡的清香味,我远远地望去,啊!那是一片花的海洋。今天,妈妈带我去公园赏菊,一到门口,就闻到了淡淡的花香,来赏花的人,人山人海,估计都是被这花香吸引来的。
36、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采菊花之作》作者:鲍溶
37、因为,只有菊花在深秋的寒风中开放,给这个季节增添了一缕清香!
38、三径芳根自不群。每于霜后播清芬。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鹧鸪天(咏菊)》作者:陈德武
3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你看,古代诗人也多么喜欢菊花啊!其实,在色彩斑斓的花海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菊花。此时此刻,如果你来到公园,就会和我一样看到一片花的海洋。
40、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4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天底下爱菊之人千千万,我只是其中一个。我更爱菊花的品质,菊花之品质也同样打动了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志高行洁,常以芳草自喻,他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用菊花的高尚品德比喻自己洁身自好,也表达了他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崇高精神。
42、我爱菊花,因为它独特。夏天,百花争艳,香味四溢,多热闹呀!可到了秋天,百花枯萎,只有菊花傲然绽放。
43、(2)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宁可枝头抱香死”句意: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抱”运用拟人修辞,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声,形象而贴切。
44、此时此刻我不禁又想起了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诗句来。是啊!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开完后,就没有任何品种之花再比得上它美丽芬芳了,一阵阵晚秋初冬的清凉风吹来,花中带有阵阵花香,真让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
4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46、已是深秋,天地间,一片万木萧条的景象,漫天翻卷着的黄叶,在向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远远望去,百花也已经凋零,只剩下零零落落的枯萎枝叶,作着最后的挣扎,而只有菊花却还在盛开,它要在这个季节坚守到最后,菊花是那么孤寂清高,就像元稹所说,此花开尽更无花。无怪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
47、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