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本书很薄,希望同学们用“慢”的是心境阅读。书中由九个问题构成,各自成章没有先后顺序,同学们在阅读时可以先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阅读,深刻感悟每一个小故事背后的哲学道理和生活力量。“慢”不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觉悟,需要用智慧与耐心去体悟。
2、推荐理由:陆兴华教授集五年之功精研朗西埃美学的成果。此著作系统研究了作为激进左翼的朗西埃之美学体系,是为新政治美学研究的前沿之作。
3、让我们再听一次愿为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究竟是如何谈论自我、人生价值、生命和灵魂的吧:(哲学书)。
4、总之,阅读哲学著作的基本原理,一定要防止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而是要“必求甚解”。而且这还只是“读会”,读懂而已。而想要达到“会读”,还需要更大的功夫。通过平常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渐渐地会熟能生巧,这是必然的。但哲学除了以上那些特征以外,也常常具有一种“私人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怎样的人就做怎样的哲学”,这句话放在写作风格上来说指的就是:哲学家虽然普遍遵循哲学的某些共性,但也具有自己的行文个性。很显然,我们不能以阅读柏拉图的方式来阅读康德,也不能以阅读康德的方式来阅读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等等。从阅读方法上说,遵循通常阅读哲学著作的习惯能解决大部分“读会”的难题。而要达到“会读”不仅在于对普遍方法的掌握,更在于对特殊情况的掌握。而这些特殊情况,据我所知,在西方哲学著作里,不是一个哲学家有逻辑而另一个不讲逻辑了,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制定逻辑。比如形式逻辑之外,还有辩证逻辑,甚至反逻辑,而后者自身也有其逻辑。总之,哲学是不可能没有逻辑的,当在不同哲学家之间做切换时,往往是整个逻辑、整个话语系统的切换,尤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哲”。这完全是因为,就哲学本身的原则性而言,如果哲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显示出不同,从根本上就需要是也必然是原则性的不同。这就使得读者在面对不同哲学家之时不仅要做特殊处理,甚至要完全“换个脑子”。
5、西方哲学史考究之作:于专业精确性、解释的深度与易于理解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6、在这本关于诸神和英雄的故事集中,蕴藏着许多西方哲学的源流。神祇被具化为有生命行为的实体,分作男女两种性别,以人类秉性行事。古希腊英雄们如泣如诉的命运悲剧,也在诸多故事里被反复演绎:
7、再复杂的哲学概念,也是被生活中天然的意义所充实的。哲学不是无中生有。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时刻返回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像是在游泳的时候换气。“氧气”永远来自于你的生活。如果潜入过早、过深,就会在概念中溺水;而如果浅尝辄止,只把脚泡在水里,又永远不会看到水下的丰富世界。
8、举这本书为例,如果你对于照本宣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感到厌倦,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或是你想知道哲学如何“教”,不妨从第八章“提问的艺术”里面的第一节“老师的角色”来进行思考。
9、几千年来,闲散与懒惰一直被视为恶习。人们被迫为了生存进步而努力,除了工作和自我提升,费力去做其他事都被看成一种奢侈或道德错误。康德说劳动使人完整,黑格尔强调公共道德,叔本华、波伏娃说工作能避免无聊,本书却认为:“闲散、漫无目的可能代表更高形式的自由,闲下来其实更有效率。”
10、虽然咱们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但都会有这种经历,就是跟上帝讲话,中国人的上帝,大概就是老天爷?
11、本书的翻译褚士莹老师,是奥斯卡的学生,也是实践哲学在中国的重要推广者,很多中国学生都是通过他的课堂知道了实践哲学,喜欢上哲学实践,进而走上哲学践行之路的。他也是一位作家,著述颇丰,文字风格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哲学践行者的理性睿智。他本身就是哲学践行者的优秀示范,在学生中拥有大量的粉丝。
12、每次和朋友聚会,都感觉找不到有趣的笑料?或者你觉得生活有些平淡?
13、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哲学史是开始进入哲学之门绕不开的内容。罗素的这本书依然是极好的介绍和索引。如果不知道读什么,就回到这本书。
14、我们日常思维所使用的概念,和哲学的概念一样,同属于概念。我们的感觉是非概念性的心智内容,但是没有人能够一直徜徉在感觉的世界里。一旦开始思考,我们就不得不使用概念,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封装了特定含义的词汇。
15、本书是一次走近尼采的心灵之旅,包含尼采的所有重要思想,大多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虽然有400多页,但毫不枯燥!(可能因为我是尼采迷妹)。
16、《重启蒙娜丽莎》内容简介:吉布森的经典名作“神经漫游者”系列的完美大结局。一个年轻的妓女,一个耀眼的女明星,一个被放逐的机械师,一个跨国财团大小姐,四人的命运相互交错。网络空间内,一场绑架正在酝酿,卑微少女蒙娜和国际巨星安琪产生了意外的交集。两个女孩挣扎在生死边缘,而全人类的命运也危在旦夕……
17、这时,罗素又站出来说,叔本华其实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伪君子。
18、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学习哲学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堆砌知识的集邮,对于先人的思考结果,我们可以当做参照,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恐怕才能勉强算学有所成。
19、几乎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一群人,他们给你开的药方,还不看看嘛?
20、“给我的读者:一副好的牙齿和好的胃,这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当你消化了我的书,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和我臭味相投了。”
21、这样因为概念不清导致的谬误,比比皆是。你经常会觉得一句话貌似有道理但是哪里不太对?感觉被人强词夺理却说不出话?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你的脑海中是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互相打架,和别人交流就是一堆模糊不清在碰撞另一堆模糊不清,仿佛牛马交配,怼进哪儿全靠运气。
22、很多人说读书是逆人性的,读书不能像刷短视频那样获得即时的感官的满足感,其实不然,快乐是有等级的。一旦你跨过了习惯养成的门槛就能获得的更高级别的心流快感,这正是幸福人生的关键。读书,是门槛最低的幸福。
23、《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算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奥运体操选手丹·米尔曼,他拥有富裕的家庭、优秀的成绩和完美的体格,是人人称羡的大学中的风云人物。但是,丹·米尔曼每天晚上都会被恶梦惊醒,他的内心并不平静。在一天深夜里,又被恶梦吓醒的他走进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神秘老工人。老工人幽默风趣,句句真言。丹·米尔曼被老人充满哲理的话语和神秘的行事作风所深深吸引,从此称呼他为“苏格拉底”,并在“苏格拉底”的教导下找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训练方式和一个全新的人生……
24、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 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5、《爱的艺术》一书中的观点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它不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一部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自身没有拥有爱人的能力,如果自己不向他人付出爱,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26、西方哲学史理想之作:摒弃百科全书式扼要介绍,提供分析工具,鼓励参与和评价。
27、没有百分百对应的比喻,因为百分百的对应就相当于A==A,什么也没说。有价值的比喻是一个概念A“类似”一个概念B的形式,言下之意,就是两个概念之间也有并不类似的地方。所以,比喻与误解是相伴而生的。
28、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书中提出的有关科学的性质和方法...
29、首先,请缓慢地阅读第一段:“如果我们只能挑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来总结哲学老师的角色,可以说这个功能就是向学生介绍哲学的提问艺术、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哲学思考的历史起源。”
30、本书为作者最近五年对于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艺术哲学研究的结晶。朗西埃对于审美—政治或者说艺术—政治的研究,在国际上极有影响,在哲学和当代艺术两个领域,有广泛的读者群。全书共22万字,从“艺术之政治”、“文学之政治”、“影像之政治”、“观众的解放”、“论正在到来的新审美共同体”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艺术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31、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
32、你需要找到一个换气的方式。这就是学习哲学的唯一忠告。
33、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34、白岩松在《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一文中写道:“陈虻,是纪念《东方时空》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很多年后,他有些寂寞并不甘地走了,这个时候,曾经的老战友,带着日渐增长的腰围,跌打滚爬地来到陈虻的遗像前,泪落成冰。我猜想,陈虻用他的离去,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祭奠他也祭奠流逝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