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唐浩明,原名邓云生,湖南衡阳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记《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曾国藩简介100字)。
2、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耕农家庭,初入官场,所向披靡,十年间七次升迁。(曾国藩简介100字)。
3、牢记曾氏“六戒”,赢在成功的起跑线上,提升能力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修养,这样必将是最后的赢家!
4、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显赫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得到精彩的展现。
5、墨子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有胸怀,有气量的人,身边就会有很多人,而且并非常人。试想,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散发什么样的气质,同时也就会吸引同样气质的人。所以,朋友多,路好走,成就也就不远!
6、一般人看来,读书是获取知识的的途径。但是当你读完书就忘记了,那要勤读书何用?
7、(能量·朗读)能量朗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8、曾国藩有句名言:“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9、孝是成事的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责任。谦恭是傲气的对立面。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谦恭和礼仪,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谦恭自然外在流露礼貌。
10、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1、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12、(网络·微课)开课啦!五福赢门国学书院家庭教育微课堂与您有约
13、懒惰是成功最大的敌人,每个人都有惰性,偶尔的休息可以使我们暂存体力,但是长期这样会害人不浅。若是有天赋之人,需要杜绝骄傲之心,99份的努力和1份的天资,才能最终助我们实现理想。
14、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接到一道圣旨:“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
15、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的传记,那么他是如何在众多历史名人中脱颖而出,完美逆袭的呢?
16、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与他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坚持不懈。远大的志向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想要有所成就,当需持之以恒。
17、(中国·贵港)2017“立在金夏·志在华夏”耕读夏令营(15天)
18、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礼、友好待人,才能广结善缘,赢得福报。
19、同治元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部队被围困,曾国藩向左宗棠求援,左宗棠置之不理,曾国藩也忍了。
20、推荐丨布谷学习(ID: iBookgood)
21、去世时间:大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61岁)
22、纵观历史,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
23、中科院研究员:学习障碍怎么打破?男孩女孩要分别出招!
24、一个月来曾国藩连升四级,并且是被提拔的最年轻的人,他虽然穿上了五品官服,还跟原来一样,上朝从来不坐轿子。
25、翻开《曾文正公家书》,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曾国藩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
26、 同治五年(1866年),曾国藩奉旨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特点,采用了“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的对策,但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线”,希望借此天堑消灭捻军。
27、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并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8、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显赫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得到精彩的展现。
29、曾国藩就是一个慎终如始的人,他曾说:“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0、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笨人”干出一番成就,成为一个大人物,靠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年轻时为科举做官努力读书,为官后又努力修身,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
31、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官员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
32、 同治六年(1867年)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六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33、其实早年间的曾国藩并非一个有恒心的人,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便将没有恒心看作自己生平的“三耻”之一。
34、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35、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36、林则徐对此也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37、● 当你觉得生活困苦、前途迷茫的时候,就该读读曾国藩
38、他的出发点和达到点反差最大的人。曾胡左李。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
39、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27日,曾国藩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此后,曾国藩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
40、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41、曾国藩能成就“晚清第一名臣”的称号,其中有他容忍的海量,用他自己的话说“忍小忿以就大谋”。
42、钱穆:“涤生之所成就,不仅堪平大难,足以震烁一时,即论学之平正通达,宽宏博实,有清二百余年,固亦少见其匹矣”。
43、王阳明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44、 同治七年(1868年)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曾国藩抵达北京,拜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
45、九白云苍狗湘潭水陆全胜,把曾国藩和整个湘勇从死亡中挽救过来。不久,报捷的奏折加上咸丰帝的朱批转了回来。朱批大大嘉奖湘潭之捷,对岳州和靖港的失败仅轻轻带过,未加指责。尤使曾国藩感到意外的是,皇上严词训斥鲍起豹失城丧土之咎,并革了他的职,交部查办;塔齐布被任命为湖南水陆提督,管带湖南境内全体绿营,又撤销了对曾国藩降二级的处分,准其单衔奏事。还有一点,是曾国藩做梦都不曾想到的:除巡抚外,包括藩、臬两司在内的湖南所有文武官员,都可以由曾国藩视军务调遣。这一道上谕,是咸丰帝对曾国藩最有力的支持,使湖南官场对曾国藩的态度彻底改变了。骆秉章带着徐有壬、左宗棠等一班官员来到水陆洲畔,并抬来一顶八抬绿呢空轿,亲来拜访一直住在船上,被长沙官场冷落了两个月的曾国藩。骆秉章异常亲热地对曾国藩问长问短,说鲍起豹等人要上参折,自己如何反对;对湘勇的能征惯战,自己如何赏识等等。这种官场的极端虚伪,曾国藩见得多了,心里不住地冷笑。经过左宗棠那一顿痛骂后,曾国藩对功名与事业、人情与世态,认识又大大加深一步。他知道自己今后仍需要骆秉章,需要湖南官场,故当骆秉章执意恭请他上岸,依旧回到原来审案局衙门去住时,他在几经推辞后,还是上了骆秉章送来的大轿,带着水陆营官和郭、刘、陈等一批参谋进了城。王闿运则在前次随彭玉麟的船回湘潭云湖桥老家去了。曾国藩坐在轿中,想起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心里很不是个滋味,特别是这几天的变化,更令人感慨良多。“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变幻难测的人世,真比白云化作苍狗还来得快!当天夜里,藩司徐有壬便客客气气地单独来审案局拜访。寒暄毕,徐有壬说:“去年中元节的节礼,鄙人原拟绿营、练勇一体散发,不分彼此,怎奈鲍起豹坚持说不能发给练勇,不然,他的提督面上无光,并以辞职相要挟。也是鄙人生性软弱,一时间少了主张,还望仁兄千万勿挂在心上。”曾国藩淡淡一笑,说:“徐方伯客气了,区区小事,国藩早已淡忘,何烦再提。”
46、 咸丰十年(1860年)2月,曾国藩破陈玉成于太湖。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而奔上海,导致苏州、常州失陷。4月,清廷命曾国藩马上赶赴江苏,并先行赏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7月,命皖南军务归曾国藩督办。
47、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影响。在没有来京城为官之前,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来到了翰林院任职后,周围的人都是气质不俗之人,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48、(中国·广州)2017“感恩生命,回归自然”青少年夏令营(21天)
49、《黄帝内经》上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50、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著作收于《曾文正公全集》中。
51、二十三岁时,曾国藩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一次试水并未成功,曾国藩名落孙山。但曾国藩并未过多停留在悲痛中,而是愈挫愈勇,选择留京苦读,等待三年后的科举考试。留京期间他广结好友,开拓眼界。
52、然而曾国藩早已看淡风云变幻,曲终人散后,及时归隐。相比于曾国藩来说,他的六弟却没能看得那么开,在取得战功之后,不仅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反而遭到猜忌责难,一时间难以咽下这口气,抑郁而终。
53、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的住。进德指人品,一个品行好的人在将自身的善良与美好传递出去的同时,也会收到来自他人或来自社会的美好与善意。做人要有个好人品,待人以德为先,做事以诚为先。修业指勤奋,不管是居家、居官、行军,都应该要以”勤”字为根本。努力是自己内心对更进一步的渴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小顿按)
54、作者简介:唐浩明,原名邓云生,湖南衡阳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记《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
55、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
56、人活着就要努力,人生路上没有不努力就能获得的东西。努力不是非要做出大成就,而是尽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感到满意。
57、“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为人处事,要具备谦虚与廉明的品质,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恃权傲物。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能够戒骄戒躁、谦恭廉明,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58、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59、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予思朱子言“为学辟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
60、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人,没有修养即使才干非凡也得不到伯乐的赏识。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61、(五福·赢门)卓越教师《赢在觉醒》亲子教育《五福赢门》成长营
62、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7月,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63、派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到西方去学习的留学代表团。(美国,留美幼童)
64、湘乡曾国藩家族,近200年来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世家。在科举时代,曾国藩家族通过科举考取的秀才、监生、优廪生、优贡生、举人、进士有20多人;科举废除后,家族有160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少人留学欧美或日本。家族成员分布在文化、教育、艺术、化学、医学、外交、军政等多个领域,多人取得杰出成就,可谓历久弥新、人才辈出。
65、曾国藩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老师的侄子穆同,希望他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曾国藩考虑再写了一封信,把银子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66、曾国藩家族家训对当代人教育子女、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读者能够在其中窥见这一显赫世家崛起、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
67、曾国藩家规还有一大秘诀,就是高度重视对后代的职业选择。善于逆向思维的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
68、京城传出民谣:“皇城根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
69、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70、勤,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成功的根本,是人一生真正享受不尽的财富。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