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处事方法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指导、帮助、要求,都会形成孩子对待问题的方式,进而会形成个人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待个人事务、学习生活还是将来踏入社会以后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包括对待生活工作当中的顺境、逆境时的态度和应对措施都是和个人的行为习惯紧密相关的。
2、乐事与人分享,喜悦双倍,难事找人分担,痛苦减半。家庭教育在情感上最多体现了其感染性。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人,并与其产生共鸣。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孩子们上学后,虽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但他们也有很长时间的家庭生活。亲子互动与沟通.家庭氛围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此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但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其中较失败的是有一个什么都管的妈妈,和一个放手不管的爸爸。中庭大都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子,丈夫在外辛苦挣钱,妻子料理家庭生活、负责教育孩子,看起来十分的幸福、和谐。但很多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却问题多多。
5、说谎的背后往往透露着孩子的期望。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不一定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联和亲缘关联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联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用心的作用。
7、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说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从人的一生教育过程看,家庭教育必然的成为人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所充当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是相当重要的。家庭教育的真正作用全在于使人类自身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我们的后人增强生存能力,以致于生活得美满而幸福。
8、怎么改变?改变观念,改变态度,改变方法,改变习惯……
9、如果不重视教育,孩子的善良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远比抚养孩子要难。
10、·狭义家庭教育:指一个人成年之前,父母或家里的长辈对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1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2、在严酷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培养孩子适当的对分数的钝感力,有助于他更好的成长。
13、阅读: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14、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15、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16、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或者其他家长议论孩子的优缺点。
17、 启示: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18、根据人类心理学,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希望得到尊重,尤其是儿童。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话温柔礼貌,尽量照顾孩子的面子,不要有侮辱性的语气。即使孩子做错了什么,他也不能践踏孩子的个性。他应该尽量选择批评和教学,而不是粗鲁的惩罚。
19、反思:从孩子态度中反思自己教育的问题,关注孩子最好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关注孩子兴趣所向,尽可能与其共同欣赏
20、⭐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中国人"的含义。
21、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状况能够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透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应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刻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能够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能够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构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理解群众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能够弥补群众教育的不足。对待孩子,如何注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23、心理特点:心理危险期 第二反抗期;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12岁前可管,21岁后难)
24、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关系所带来的家庭氛围和影响。父母关系融洽,相互间恩爱体贴、宽容理解、乐观向上的家庭生活态度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港湾,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做人的基本良好品德就会逐渐在孩子的内心当中初步建立起来,为孩子以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成为一个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人奠定了基础。
25、生活中孩子挨打可以说是在平常不过了,也许父母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孩子也格外怕被家长打。因为挨打不仅是孩子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孩子心理上的负担,孩子挨打的时候不会想自己挨打的原因,他们往往在想如何逃脱处罚,从而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26、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所以你也不必苛责自己。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
2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抛开胎教的作用不说,孩子从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初步的辨认、识别、思考、判断等都是通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而学到的,包括孩子的行为方式、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等都在这时初步形成。
28、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29、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发展也就不一样。
30、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31、心理学上有句经典的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3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担任了老师的角色。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环境本身,而是孩子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启蒙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内驱力的激发等,这些是远比上名校更能支撑孩子走得更远的因素。
33、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案例分析):孩子为什么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