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是一个以法家理念为治国原则的国家,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原有的制度开始出现僵化,而秦朝却因循守旧,不思变通。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因为大雨延误了戍期,这本是一个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可以免责。但是秦法却不问经过,只看结果,最终迫使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
2、所以,现代人,本身也要自我约束,努力学习。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很多时候,我们是要逼自己一把的。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为学习,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骨,三更灯火五更鸡等,都是讲一个人要想不落伍,要想做点事,就得不断的学习。
3、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
4、法家在“强国弱民”理论上,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力而缩小人民的利益。
5、这是一种现实的观念与变化的观念。变法的最重要内容则是激励“耕”与“战”,商鞅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依商鞅的做法,凡在农战中有功者则赏,不以农战为务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即予以重罚。各种赏罚均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出去,而且是不分贵贱尊卑务必令行禁止的。这就是以法治国。
6、一般而言,如果律法条文太过于繁杂,就会在具体律例的引用、解释阶段存在极大的操作空间。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自由量裁权过大,借着法律之名徇私舞弊的情况日益严重。
7、秦始皇据此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并依此更改制度: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史记•秦始皇本纪》,第237-238页)按照“五德终始说”,周朝是火德,代周而起的秦朝是水德。秦始皇就根据水德来更改礼仪制度,将黄河改名为德水,作为水德之始。秦始皇为了迎合“水德”的符命不遗余力,除了在数字上以“六”为基本数字之外,还将当时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所用的服饰、旌旗、符节的色彩改为黑色,不仅如此,还“更名民曰黔首”,连百姓的称呼也是迎合流行的黑色。这一点已经得到考古上的证实,秦咸阳宫第三号建筑宫殿遗址中首次发现的秦宫殿建筑壁画中所显示的车马、人员等均以黑色为主要色调,仪仗人员的人数也多和“六”相关。(参见咸阳市文管会等:《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8、丈夫常常在朋友面前显耀:“我家里的大事都由我说了算,只有小事才由我妻子说了算,我在家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朋友问:“你家里什么是大事小事谁说了算?”丈夫说:“这些问题都是小事,当然是妻子说了算。”
9、法家是先秦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思想流派,他们积极探索治理国家的方式,主张变法维新和王霸并用,要求加强君权。其中商鞅就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应秦孝公之召入秦,说服秦孝公改革变法。变法期间,商鞅践行法家思想,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主张严刑峻法,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同时积极发展封建经济,力求富国强兵,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巨大成效,使秦国在短短的时间内移风易俗,变得国富民强。商鞅死后,秦国历代国君践行着法家思想,坚持商鞅的种种措施,使秦国不断发展壮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始皇时期法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
10、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极端境界: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也许仅存在于原始社会,但这并不是那时的人们淳朴无私,只是生产水平有限、交通能力不足造成的。
11、当然了,这一时期的繁琐法律条文、令人闻风色变的酷吏团体,也给西汉的政治带来了不少弊病。汉宣帝在位期间,曾经设立了一个名为“廷平”的监督职位,但也只是治标而已;
12、在战国时代有一些“法术之士”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纷纷献书进言,向秦王分析秦国迟迟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些文献大多收录在《韩非子》里,在第一篇《初见秦》中,作者就说秦国兵强于天下,却屡屡错失统一的良机,实在有失“霸王之道”。可以说,这些“法术之士”对秦国的政策起了纠偏的作用,推动了统一进程。其中韩非的思想尤为深刻,他为人口吃,但写作能力了得,据说秦始皇读到他写得文章后,深为触动,不禁赞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13、那么法家思想是什么呢?为什么受到了重视呢?首先我们也是先了解一下法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因此需要以一些严厉的手段惩戒人性恶的方面,使人们不会轻易的犯法。另外一个在当时比较强调公平公正性,做错了会受到惩罚,但是立功了还是会走奖励的。所以人们也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多做好事,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向善做好事。为何还说当时的治国思想比较公正呢,因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做官的人。只要范了错误,都会受到惩罚。法家思想还强调与时俱进,反对保守。正式法家思想的这些特性,比较适合统一初期的秦朝,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治国效果。秦始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统一社会的言论,保持思想上集中统一。秦朝初期还出现了商鞅变法等稳固国家治理的举措,可以说秦朝初期社会还是比较安定繁荣的。
14、现在的中国也是改革开放,对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城市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
15、古时候,大的家族,家规家训是相当严的,我们都听说过:颜氏家训、钱氏家训、傅雷家书吧,除了有儒家的仁孝教育之外,也都有相应的自家的对不合规的子孙的惩戒。
16、到了汉武帝即位后,数十年的文景之治,让社会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及民间财富的暴增,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同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推行了涉及所有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7、上至君臣下黎民百姓,既有对上层建筑的统治构想,同时也有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实际应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改革、金融、货币、国际贸易及运筹学等。这其实也是秦朝统治者,能够大力推崇法家治国的根本原因。
18、到秦孝公的时候,父亲秦献公死于秦魏战场,孝公立志要使秦国强大起来,发布亘古未有的求贤令,历数秦国几任国公过错,卫鞅慕名而来。几经交谈,决心用卫鞅变法。变法内容涉及国家多个方面,这里只说军事。它使秦国军事强大起来,最重要的一条是奖励军功。大家知道,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士大夫阶层和平民阶层有很大的阶级差距,平民永远不能成为士大夫,士大夫也以成为平民为耻。而卫鞅变法的实施,让平民有了合理合法的晋升机制,让平民也可以获得爵位。晋升方法就是上战场杀敌,一定的人头数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这使得秦军中的士兵视死如归,死也要获得殊荣,因此战力陡然增强。再加上将领带兵有方,因此歼灭了强大的魏武卒,一战成名,使各国闻风丧胆。
19、 政治家的责任不是改造人的本性,而是应该适应人的本性,并善于利用人的本性。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的利害关系上的。
20、国家虽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如何改变诚信缺失,一切向钱看的问题上还是任重道远。
21、关于这一点,在上世纪80年代,朱伟明就发表过题为《法家思想不是秦代唯一的立法指导思想》(《上海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的文章,认为“秦朝统治思想不仅仅是奉行法家主张,而是兼采儒家说,并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但该文在实际论述中,则主要是以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为基本素材,分析了秦统治思想中的儒家成分。朱伟明所讲的几个问题是:强调“忠君”“孝悌”为治国之本;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宜杨“仁义”与“宽惠”;宜扬“克己”与“节欲”;提倡官吏应具有“宽裕忠信”“听谏勿塞”的品德和作风。该文对于阴阳家的影响则略而无论。实际上,在秦的统治思想中,阴阳家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儒家的影响,而于法家思想也并不逊色。
22、秦统一六国后,也正是按照五德终始说来推演秦朝天命的。有大臣认为:“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史记•封禅书》,第1366页)可以看出“五德终始说”不仅为秦代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合法性依据,而且神化了秦始皇先祖秦文公。因此,以邹衍思想为主体的阴阳家学说也就很自然地被秦始皇接纳了。
2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画圆的规和画方的矩本就是标准的衡量仪器,后世经常拿来引申为事物的典范甚至法律本身。在《度量衡的宪制塑造力》中,苏力先生提出,无论在秦统一之前还是之后,度量衡都位列秦国的核心政治举措。统一度量衡是商鞅二次变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由商鞅监制的铜方升以及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国文物两诏铜椭量这类为统一度量衡而制作的器物,虽然在制作工艺上算不得精美,但却是秦始皇统一后沿用商君之法所定标准的重要实物见证。这类器物推行后极大地方便了经济流通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更有利于国家的治理,遂成为最基本的“法”,影响秦国数百年的发展。
24、我们要注意,以上情况,是汉武帝倡导“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后发生的。
25、同样是唐朝时期的褚遂良,他除了政治家外还有书法家的身份,他的书法也是独步天下,自成一体,是“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著名的《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就是他的作品,至今还是每位楷书学者必写的碑帖。
26、法家学派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入手,强调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利,同时,提倡积极发展经济、鼓励“耕战”。这种思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27、树立远大的政治目标,使用根本的政治手段,确立根本的政治保障,确保公权为公众服务,防止公共权力私人化。
28、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鞅为了让法家思想能在秦朝顺利实行,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让秦国人认可了法家治国的可信性。
29、如果从秦的制度设计看,在秦始皇的思想信仰中,对阴阳家的依赖更甚于对法家的崇尚。而也的确是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给了他更充分的自信,当然是虚妄的自信。
30、秦朝从商鞅变法,秦国一举成为中国战国时期超级大国后,在战国末年,李斯为千古一相。大秦帝国由此拉开序幕。法家思想促使千古第一帝国由散成聚。
31、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32、那位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是颍川人士。既是曹魏集团不可或缺的谋士,又是大汉王朝忠心耿耿的臣子,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的荀令君荀彧也是颍川人。英年早逝但有“鬼才”之称的郭嘉郭奉孝同样出身颍川。还有徐庶、戏志才、郭图等众多才华横溢之士都是颍川人。所以说只要读过《三国》,颍川这个地方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3、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有法家思想的渗透。而秦朝作为第一个完全浸透在法家思想下的国家,其兴盛和灭亡于法家思想有着必然的关系。
34、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谁推行法治、谁强大的规律。
35、秦朝法令一统,命为“制”而令为“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以百姓为黔首,体现了“法”;
36、李斯从看守粮仓的小吏一步步走到咸阳,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争斗,最终从一介贫贱布衣,跃升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总结来说,他做到了以下三点:
37、尤其是秦朝在统一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秦皇陵等耗费巨大的工程。同时秦朝的官吏也残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众负担过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
38、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衡山路7号亿兴大厦13楼1301之二
39、没有传说加持,颍川也照样能够名扬天下,因为有太多的有才之士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随便说几个就足以让大家感受到它的厉害,而且会不由自主感叹:“原来他也是这里的人啊!”
40、 法家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人性本恶、人性好利之上的。性恶论是由荀子提出来的,但他认为,这种恶可以通过君威、贤师、法律、礼仪加以限制。“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把性恶论作为实施“礼治”主张的理论依据。在法家看来,人的好利本性是改变不了的,也是无需改变的。
41、毛泽东曾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42、秦国用法家的思想进行统治,让秦国走向了强盛和统一!其实,后世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玄烨在治理国家走向强盛的道路上无不是“儒外法里”,儒法结合来做的。
43、在秦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种具有进步性的创举。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变法,也说明作为当时的秦朝统治者,他为了能够让国家早日摆脱困境,并且有朝一日能迈入强国之列的改革决心。
44、李斯对法家思想运用到法律发展上是与商鞅变法的观点大相径庭。李斯善于法治,商鞅善于法制。二者都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国家,但是二者所在的时期不同,因此主张的思想也有所出入。
45、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46、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对秦国的影响:当时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即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将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但秦朝刑法严酷,无异于助纣为虐,秦国最终灭亡。
47、另一方面,独尊儒术,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王权,借用传统的宗法制,来缓解高度集中的政治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以伦理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辅助处理社会问题。
48、还有非常成功的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最明显的就是负责指挥攻打延安的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辉就是隐藏十几年的中共地下d员,还有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国民d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等也是中共地下d员。
49、从秦孝公时期,商鞅作为变法主导人,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重农抑商,重视法制。商鞅的司法思想最大特点就是“严刑”,严刑的实质在于轻罪重罚,利用刑罚的暴力性和威慑性来树立司法的权威,以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因此可以说,重刑主义指向的是一种司法严酷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