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氏起源:出自北魏时代北鲜卑独孤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姓氏,独孤”即“屠各”的不同汉译。来自赐姓,北周宇文氏赐姓汉人将领和望族,其部下多改姓孤独。(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
2、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3、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棫林(今天陕西华县东),后迁移到拾(棫林附近),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诞生,而姬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桓公”。如今很多郑家人郑氏简介,都会把桓公奉为自己的祖先。
4、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5、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6、郑氏家人们文章底部可以留言了,记得留言喔!
7、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
8、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9、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10、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11、姓氏起源: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12、1948年秋天,全家已经迁入“湖畔小屋”的丰子恺为纪念与妻子的银婚纪念,带着全家到楼外楼聚餐,饭后丰子恺兴之所至,挥毫写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条幅,为楼外楼补壁。
13、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14、俞楼毗邻楼外楼,作为邻居,俞楼主人国学大师俞曲园经常到楼外楼品饮和叫菜,楼外楼店主还曾请俞曲园书写了楼外楼的牌匾,可惜已经不存在了。
15、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16、作为3000年后的我们,当承前启后,继承郑氏的优良传统文化,弘扬郑氏祖训精神,团结所有郑姓宗亲,多联谊交流,为郑氏发展献策献计,培养后继人才再创郑氏辉煌。
17、姓氏起源:以官名为氏。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西周时,周文王的孙子胡于蔡,又称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为氏。
18、主要名人:呼延灼,呼延攸,呼延赞,呼延通等。
19、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20、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21、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郑吉去世后,赐谥号为缪侯。
22、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23、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24、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7-5人。密度最高的(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郑姓在浙江、福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25、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费城),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
26、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27、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28、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
29、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30、郑和(1371年?-1433年? ),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31、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3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
33、 齐白石 (1864年—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等,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34、 金 庸 (1924年—2018年),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35、郑虔,字趋庭,又字若齐,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0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