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茫茫的黑夜,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这位伟大的世界文学巨匠,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了一辆列车上……
2、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3、讲座时间:6月22日(上午:9:30——11:30)(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4、但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又是一个文艺上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艺璀璨的时代,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果戈里、契科夫、苏里科夫等人都是活跃在当时俄国文艺界的璀璨巨星。
5、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6、(39)《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46页
7、(45)《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88页
8、和她在一起,马斯洛娃注意到,玛丽.帕芙诺芙娜从没考虑过自己,而总是希望为别人服务,不管事情大小,总去帮助他人。
9、(38)《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60-161页
10、讲座题目:一只孤独的“老狐狸”——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与天国
11、可以概括为“爱别人、爱自己、互相爱”这三点。
12、托尔斯泰把一生对俄国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了解,集中地、总结性地表现在《复活》中。
13、上大学时就读过了托翁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14、 对于这样的结局,绝大部分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难以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狗尾续貂”式的结果,完全不合乎前面“清醒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也不合乎情节发展的情理。
15、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16、1880年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彻底发生了巨变,他放弃了他的贵族立场,站在俄国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边,改变了他以前的思想观念,放弃奢华骄奢的生活方式,和农民穿着一样的粗布衣服,吃着和农民一样的粗茶淡饭,亲自到土地上和农民一起劳作耕种,并把自己的土地低金租给农民耕种。
17、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他一直找不到的答案,原来就是基督对彼得说的那段话,其大意就是:
19、当瓦西里放弃了尘世间的一切欲念,同世间的所有外在规则——包括积累钱财的本领、财富本身、别人的艳羡与夸赞、为援助他人而牺牲自我所带来的荣誉等等——割断联系时,他听到了上帝的呼唤,他欣然跟随,在从未有过的虚弱中得到一种力量,看清了那个叫瓦西里的人从前对于小店、房子、买卖这些事所做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看来他不明白他所做的事’,他想着瓦西里·安德烈伊奇。‘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现在不会再弄错了。现在我知道了。’”(55)于是,他感觉所有的束缚都解除了,他是自由的。依靠个人的力量,曾经在尘世间迷路的瓦西里寻找到了上帝的天国,完成了对自己的拯救。
20、这位伟大的世界文豪最后的凄惨结局,也不言而喻地证明了他自己这种”泛爱论“的不现实性。
21、而对于托尔斯泰这样世界级大文豪的作品,自然不能错过。
22、那就是继续维持现有的世道,必须去让那些人去当省长、典狱长、军官和警察。
23、当时封禁这本书的,可不止沙皇俄国,远在西边的美国也禁止民众邮购刊载这本小说的报纸,甚至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 罗斯福看过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书后,认为托尔斯泰是一位变态人士。
24、在1889年至1899年间,他共耗10年,先后六易其稿写了不朽的作品《复活》。
25、“只有性情温柔的狗在主人拍着它,摩挲它,搔它耳背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心情。”
26、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得出结论,认为在政府机关做军需官的父亲的收入并非诚实所得,他告诉父亲应该把钱交给平民。
27、(34)《天国在你们心中·论生命》,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217页
28、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29、草婴(1923年3月24日~2015年10月24日)
30、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31、但实际情况下的俄国,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32、当时俄国文艺繁荣的基础,是建立于俄国国内环境改善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俄国一众人而言,这样的改善已经远远不够,相反,改善所带来的进步暴露出的问题让这些人难以忍受。
33、其主要内容是主张不以暴力来和恶人恶事对抗;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提倡全人类普遍的相互的爱。
34、随后,托尔斯泰又写瓦西里在梦境中等待一个人,就是那个大声吆喝他、命令他躺在尼基塔身上的人(可见在那个“断然”行动之前他可能已经听到了心中的呼唤,却未完全意识到)。那个人走来找他,召唤他跟随自己,那就是瓦西里心中的爱与理性、他身体中的神性,就是潜藏在他心中的上帝。
35、这与上文提到的索妮娅、瓦伦加们所倾心施行的自我奉献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她们自以为向神性的靠近,只不过是以他人——教会或某种主义的规则为标准进行的“仪式化”的牺牲,是出于有意识的“应该”,而不是出于无意识的“情愿”。这也是为什么,托尔斯泰总用嘲讽、刻薄的口吻描述卡列宁的宽容、忍耐和他试图牺牲自己在社交界的尊严来拯救安娜灵魂所做的努力的原因。
36、人生......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民族,革命,亲友的面容,在麻雀山和樱草丘之间相继出现、变换和消失了;事变像无情的旋风,几乎已把它们的踪迹一扫而光。周围一切都变了:泰晤士河代替了莫斯科河,我处在异乡客地......我们通向祖国的道路已被切断......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的憧憬依然如故!
37、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38、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39、他认为俄国已是一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已经完全腐朽的社会,他凭他艺术家的良心和眼光把它客观如实地描绘出来。
40、就内容上来说,它主要以一列火车上众人的闲谈开始,慢慢的讲述了一桩杀妻案,关于这桩杀妻案,最为关键的是,托尔斯泰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对于故事情节的铺叙和展开,而是慢慢的描写了杀妻案前后各位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书中各位听众的反应,把他们细腻的心理描写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
41、“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时间自会证明。”
42、当时风华正茂、向往真挚爱情的我,最喜欢《安娜.卡列尼娜》。
43、托尔斯泰在读过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开始逐渐转向该书所宣扬的苦行禁欲的生活。
44、(52)引自《基督教文化评论·第九辑·作为新生命观的信仰》,陈建洪,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45、在这里,托尔斯泰的生命观与宗教观融合于一。他由死入生,从生命组成的两个维度探讨人与上帝的关系,认为人可以藉个人信仰而不是教会中介完成人的兽性向神性的贴近,在趋向上帝的过程中获得拯救。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呢?托尔斯泰提出了著名的“道德自我完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