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在皇家大型祭祀仪式中必不可少,而“金吾纛旓”也一定是祭祀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东西。
2、东汉***终于还是不敢发难,可见董卓当时的军势已颇为强盛。189年,大将军何进为诛宦官召前将军董卓进京。
3、(“会”、第一个“将”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2)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以”“卒”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3)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们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竭尽诚意(礼节),已经坚守(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
4、在第一次“董事会”上,曹操,袁绍和各位“董事“纷纷做了必要的发言。大家的发言表明愿意同扶国家,赏功罚过,听从指挥等内容。(军坛旗帜刀口谈兵)。
5、 旗帜除了在战场用来指挥军队以外,还能壮大己方的气势对于鼓舞军心有很大的作用。一般会根据旗帜的多少来判定军队数量的多少,一些著名的军事家也经常通过虚张旗帜来欺骗对手。
6、众诸侯见袁绍经过了玉玺这事后,怀着异心,于是就各走各的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原因的文章,800字左右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董卓是集恶人之大成者,其实抛开儒教的束缚,摆脱历史的偏见,我们会对董卓有全新的认识。
7、有几次,甚至军旗都被打断,军旗护卫班死伤殆尽。
8、羽林郎是皇帝的卫士。这次经历是董卓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9、被选为羽林郎说明董卓的能力和名声被中央***所重视。从此以后董卓逐渐担任东汉中央***的高级武官,而非地方的基层武官。
10、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11、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军坛旗帜刀口谈兵)。
12、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作用。
14、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官是个肥缺,是个极重要岗位,应该选择一个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北海太守孔融是圣人之后,四岁就让梨知礼,本来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徐州刺使陶谦,西凉太守马腾为人忠义,本来也不错。
15、今人喜欢将董事长兼总经理,两副重担一肩挑,其实是不必一概如此的。董事长按股份多分点红是应该的,重要的决策和人事调配也可以管一管。
16、同时,主将(帅)为了便于高度这五个方位的军队,就需要使用阵旗,即:绿旗代表左军、白旗代表右军、红旗代表前军、黑旗代表后军,黄旗代表中军。简单点说,主将(帅)需要左军出击(或撤退)时,就会命令传令旗兵挥动青旗,即:上下挥动代表撤退,左右挥动代表冲锋,也就是死战不退等。就算是其他军阵,主将(帅)也都是通过阵旗进行指挥调度的。
17、三人来到城下,遇到阻止,不得不后退。大臣们对刘关张的态度有改变。孙坚和程普、黄盖去质问袁术为什么不给足够的粮草。原来袁术听信小人的谗言,袁术知道错了,把小人杀了。这时,有人报给孙坚,董卓派自己的爱将李傕去孙坚那里说亲,被孙坚大骂。
18、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19、他拉拢名士,诛杀宦官希望能维持东汉***。他还希望能得到西凉军阀董卓和并州军阀丁原的支持,于是召其进京。
2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号旗和将旗都会同时出现,号旗上常书写国号,如:秦、汉、唐、宋等字样;将旗上则常书写将领姓氏,如:卫(卫青)、霍(霍去病)、岳(飞)等字样。
21、和越南人开战以后,我军很多官兵带着红色帽徽、肩章作战,甚至还有人打着红旗冲锋。
22、今人喜欢将董事长兼总经理,两副重担一肩挑,其实是不必一概如此的。董事长按股份多分点红是应该的,重要的决策和人事调配也可以管一管。
23、曹操在刺杀董卓未遂后,回乡招集义兵,并发檄文于天下诸侯,共伐董卓。天下十八路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诸侯共推四世三公的汉朝名相之裔、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24、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董氏属当地豪族。
25、董卓拥兵自重,挟羌胡以威胁东汉***,拒不来京,更不交出军队。这种形势下,东汉***想让皇甫嵩以武力解决掉董卓,董卓屯兵河东郡以观东汉***的变化。
26、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原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皆欲除之。
27、此六郡都属于与游牧民族交界地区,此地人多骁勇。良家子指非巫医、商贾、百工。
28、结果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活捉其将校极多。致使十八路诸侯初战失利。
29、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后汉书.董卓传》)。六郡指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30、同时,双方主将(帅)又可根据号旗和将旗的多寡来判断敌我双方的强弱。因为,大多数号旗和将旗都处于一军的核心,一旦号旗和将旗倒下或败退,也就说明己方一军的外围防线已经敌人攻破,一军将领不但危险,而且还有可能遇难。或者,一旦号旗和将旗后退,双方主将(帅)就要决定是擂鼓助威,号令继续进攻,还是鸣锣收军,或是调兵遣将进行驰援,或是指挥大军掩杀等等。
31、多数时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动用后军的,既防后路被敌所断,又防敌人突然从后方袭击自己的中军。就算中军损失不大,敌人的“斩首行动”也未奏效,可一旦奋战的将士看到“牙旗”倒下,必然军心大乱,进而造成大败溃败。例如:在“靖难之役”的白沟河之战中,原本形势对燕军极为不利,突然刮起一股强大旋风,刮断南军主将李景隆牙旗(帅旗),于是南军大乱,并被朱棣抓住机会,反败为胜。
32、第三句中“是”是代词,“尽敬”是竭尽诚意(礼节),“执”是实行的意思。(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33、战争结束后,董卓“拜郎中,赐缣九千匹”。董卓说,自己虽有指挥之功,但作战还是要依靠士卒,于是,董卓把这九千匹缣全部分给了吏卒。
34、不过名士的立场还是很鲜明,他们都是反对董卓的,其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袁绍、袁术、曹操离开了京都洛阳以寻求发展。董卓上台以后,废少帝、立献帝这可能是他名声臭的最主要原因了。
35、可以说,战场双方对于己方的牙旗看重如性命,就算敌人突入中军,也会“誓死保住”,不容有失。当然,最好不要给敌人突入中军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所有的主将(帅)都应该心知肚明。因此,打仗时将士们要“誓死保住”的军旗应指牙旗,而不是笼统指的所有军旗。
36、因为辅佐刘秀夺得天下的大都是豪强,夺取天下后他们的势力到了巩固和加强。刘秀作为开国皇帝想丈量全国的土地,但因为地方豪族的反对而作罢,可见地方势力之强。
37、虽遇挫折,但终归斩华雄,败吕布,迫使董卓“迁都”于长安以避其锋,如果众诸侯合力追击董卓,董卓败局巳定,“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然而袁绍却按兵不动。
38、同书又说,董卓好游侠,在家乡有相当的知名度,并且在游牧民族中都颇有威名。郡太守和州刺史都欣赏他的武勇,都曾招他作官。
39、如果说虎符是古代唯一的调遣军队的命令和军事力量的象征,那么“大纛”旗就是战场上的虎符,它可以指挥战斗,赢得军队的士气。
40、结果反而以曹操先败诸侯离散,大失天下所望而告终!分析其中失败的原因,可以为今人搞好企业集团提供有益的借鉴。十八路诸侯结盟犹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
41、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42、凉州人以射猎为业,居无定所,过着刀口舐血的生活。凉州的地理环境加上东汉末年的动乱,孕育了一批军事人才,董卓就是其杰出代表。
43、董卓还未到洛阳时,洛阳已发生变乱,何进被宦官所杀,宦官被以袁绍为代表的名士所消灭。到此为止,皇帝在与名士的斗争中已经彻底失败,他所依靠的势力已经被消灭干净,可以说东汉***已经灭亡了。
44、众诸侯见袁绍辞气慷慨,都禁不住“涕泗横流”。这犹如今人大做“广告”,痛陈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市场,危害广大消费者利益,决心用正宗优质产品驱逐假冒伪劣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愿望,这个“广告”应该说还是做得成功的,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激发了各个“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45、这个职务既重要,又危险。袁绍却采用“招标”制,长沙太守孙坚“投标”,愿为先锋大将。
46、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句中的“策”“历阳”“瑜”“权”“曹公”“备”“将军”;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7、董卓的手段虽然有些卑劣,但其作为足见其政治手腕和行事的魄力。名士们对这一变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显然低估了董卓的能力。
48、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优秀的品德。——丁崇
49、A句末语气词,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表被动关系/对,对于。(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50、(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1、然而袁术却听从小人之言,惟恐孙坚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成了气候,故意不发粮草,欲使孙坚部涣散,致使孙坚部兵士心乱,被华雄趁机袭寨,大败孙坚兵马,杀其大将祖茂。这就说明了袁绍任人惟亲的危害,而袁术作为“董事副总经理”办事不公,惟恐本集团的其他企业胜过本企业,不惜助长竞争对手,导致转胜为败,这是值得今人引以为诫的。
52、大纛旗的第一个功能是祭祀。作为整个军队的象征,每次出军之前都要进行隆重的“祭旗”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祈求战争的胜利。
53、 军旅生活的美好源自每个军人内心对军旅生活细腻的体味。
54、皇帝为了维护中央***压制官僚集团而起用宦官。东汉末年的“d锢之乱”表面上是名士与宦官的争斗。
55、那么,哪种军旗才是最重要,最需要誓死保住的呢?统兵主将(帅)可通过“号旗”与“将旗”,一目了然判断战场敌我双方的强弱变化,以便在调兵遣将时作出正确的抉择战场上,号旗指向哪里,将士们就会冲向哪里;而将旗指向哪里,麾下的将士也会冲向哪里。
56、说东汉因为董卓的存在而灭亡是毫无道理的。只是董卓在东汉王朝只剩一个空壳的时候接管了东汉***而已,而董卓连这层空壳也没有碾碎。
57、不过名士的立场还是很鲜明,他们都是反对董卓的,其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袁绍、袁术、曹操离开了京都洛阳以寻求发展。董卓上台以后,废少帝、立献帝这可能是他名声臭的最主要原因了。
58、更重要的是他逐渐掌握了一只属于自己的精锐的凉州兵。董卓当上羽林郎后不久,在洛阳受到中郎将张奂得推荐,回到凉州,以军司马的职位随张奂参加了对羌族的战争。
59、(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中“会”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两个“将”都是动词,率领。第二个句子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卒”通“猝”,是通假字。
60、战斗发起后,双方将士都会跟随号旗和将旗进行冲锋,就算被打散,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部队,并相互靠拢或援救,而另一方则能尽快发现自己的攻击目标。
61、又连斩俞涉,潘凤两将,致使诸侯失色,袁绍也只能叹气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在此,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从袁绍的话可以看出:在同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竞争中,应该把技术尖子,业务尖子都用上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企业负责人不要认为竞争是集团大家庭的事,小家庭可以留一手。
62、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63、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64、(“是”“尽敬”“执”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中的“舍”如解释成“房舍”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舍”后面跟了名词,故这里应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给……提供房舍”“使……住”。
65、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后汉书.董卓传》)。六郡指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66、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原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皆欲除之。
67、大纛旗不仅是大军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自黄帝以来,纛就和祭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观军装十咏·纛》记载:“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