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警句摘录)。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处:论语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9、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0、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11、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2、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3、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4、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15、(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8、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
19、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2、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6、(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2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2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0、男孩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受的冤枉越多,胸怀越广。——李嘉诚
3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6、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7、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9、积累名人名言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人生哲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还能为我们的写作积累素材,提升我们习作的可读性。
40、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4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42、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43、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答: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45、(“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6、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里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郭敬明
47、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48、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钱三强
49、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0、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51、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陈安之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3、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4、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5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5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9、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