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大雪节气,雪逐渐增多,很多民谚都是围绕雪与丰年展开:
3、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5、意思是如果大雪这一天,如果气温不下降,没有上冻,而且还相当的暖和,那么来年春天不是倒春寒就会是旱季,也是一个不好年景的预兆。
6、大雪的意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7、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8、《遵生八笺》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9、一条古老的石板小路,像条瘦弱的长虫,时而爬过重重起伏的丘陵,时而蜿蜒在绿水悠悠的河边。
10、可以看出,天气变化,不符合节气特点,出现差异,往往预兆不是个好兆头。“大雪不冻,惊蛰不开”,可预见是个倒春寒现象。
11、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2、一早起来,北风呼啸,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团团雪花随风旋转着,像一个个身着白色薄纱裙的娇小姑娘在舞蹈。大雪下着,高耸的山峰像须发皆白的老神仙那么威严。树枝上堆满亮晶晶、毛茸茸的雪花,树皮上的皱纹也被填平了。可爱的小猫咪偷偷跑过来,在坦荡如砥的雪地上印下几朵小梅花……
13、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14、大雪坑塘未结冰,组织力量深挖坑,有条件的蓄满水,来年养鱼有保证。
15、 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比如:
16、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7、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8、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19、 大雪节气谚语2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20、
21、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22、这句谚语是农民们广为流传的一句农谚,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雪覆盖在庄稼上能够保暖土壤,同时雪水融化之后留在土壤里浇灌庄稼,对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23、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4、意思是在大雪节气这一天,如果还没有上冻,气温还保持在零度以上,那么春季会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倒春寒是一种对于农业有毁灭性打击的自然灾害,基本上无力抗拒,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各种农作物和果树都在正常的生长,一场倒春寒的到来,减产那是不可避免的,有的甚至会造成绝收的不良现象。
25、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26、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苏、晋、粤、贵)
27、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28、但如果大雪节气前后几天都没有下雪,天气晴朗,如果气候出现了反常,来年很可能就不会风调雨顺了。
29、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