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铁生一个人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2、一个女人的到来,让他不再孤独,也温暖了史铁生伤痕累累的内心,那个人就是他的妻子陈希米。
3、如果一个人在他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忽然失去了双腿,一生之中再也不能奔跑、跳跃,他该靠什么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在事业的巅峰忽然患上了无法医治的尿毒症,从此要每天靠透析血液生活,他会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扪心自问,可能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撑不过其中一种打击,从此失去生活的希望。
4、 他在园子里又遇到一个漂亮但却是弱智的少女(删节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就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变得非常绝望了。不幸的命运已经为你规定了承受苦难的角色,那么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或者说,你还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吗?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
5、后来,他被安排进街道工厂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写作,一干就是七年。
6、在他30岁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因为急性肾损伤,他患上了尿毒症,这个病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入土。最后他在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而死,距离他的60岁的生日只差4天。
7、这本书里他写到,“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8、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9、在办理捐赠手续时,希米在身边,他就很安静。可希米一走,他的心电图、脑电图全乱了。希米一回来,他又恢复了平静。
10、一是震惊,合欢树居然真的开花了,母亲的念叨终于实现了。
11、被病体困扰大半生的史铁生毫不犹豫地答:爱情。
12、新的一年,愿我们像他们一样,对人生的不完美多一些包容,对身边的人多一些温暖与爱。
13、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14、但当史铁生想去看的时候,却看不成了,小院子变得狭窄,车已经推不进去了。
15、陈希米留下了,他们过起了凡夫俗子的婚姻生活。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陈希米细心地将他照料,日子清苦又温馨。
16、“我”在地坛思索着,看着,“我”看到的景象,看到人们,看到深邃,看到时光……地坛存在于此处,存在于苍穹之下,存在于宇宙之中。
17、过去的母亲,年轻,好强,聪明,好看,爱美。但儿子残疾之后,伟大的母亲突然之间变了。
18、1951年史铁生出生在北京的大杂院里,从小他不仅成绩优秀,还非常的喜欢田径,在清华附中读书时就有了“飞人”的称号。
19、翻看史铁生的照片我们会发现,年轻时他很少有笑容,反而在轮椅和病床上经常灿烂地笑。
20、所有医护人员为他深深鞠躬,9小时后,他的肝脏移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体上。
21、每个人都在岁月中变了模样,岁月使有些事情看起来愈加残酷。
22、她在“小作文”里写道:“正是因为如此婚姻才显出了爱的珍贵性,在自我与彼此之间学会平衡,从一个人变成三个人。”“生活不需要美好粉饰,人生这一段旅程越走越是给想明白的人。”
23、在《秋天的怀念》中,为何史铁生第一次拒绝去看菊花,第二次却乐意了?在《合欢树》中,也是先拒绝看合欢树,后来又想去看合欢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挖掘。
24、铁凝说:这是一个少用“伟大”一词的时代,可是史铁生完全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25、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26、母亲依然爱花,爱美。含羞草和母亲极为相似,温柔但却坚强。带回含羞草,一是要给家里增添一点绿色的生气;二是母亲热爱生活,对苦难的坚忍。
27、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曾一度成为人们传唱的“八卦”,然而,通透如林徽因,懂得这个浪子无法给予自己想要的温暖和幸福,也无心成为他和妻子张幼仪之间的第三者,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入梁思成的怀抱,和他一起共赴祖国的大好河山。
28、那是1979年,陈希米第一次读到了史铁生的文章,她被作者深深吸引了,十年间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起初是灵魂的碰撞,慢慢变成了心心相惜,陈希米对史铁生满是崇拜,觉得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陈希米毫不吝惜地表达着对史铁生的仰慕,可能他们早已温暖了彼此。
29、史铁生如折翼之鸟,若非尚有慈母关怀,即使是曾志凌九天的人,亦会消亡。而史铁生是幸运的,慈母情深才真正使他蜕变,真正拥有了“若垂天之云”的翅膀——写作,从而“抟扶摇直上”,将一颗真挚而纯净的心带给世人、带到远方。
30、可是,现实却是,很多人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只看见人生的残酷。
31、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去世。
32、莫言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33、比如《我与地坛》纪录着他身处北京地坛,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得出的那些对生命的感悟。尤其是对母亲的情感描写,更是真实诚挚,打动着很多读者的内心。
34、史铁生在地坛中推着轮椅转了15年,15年间地坛或许无甚变化,但此间的人们却已然改变。
35、10月19日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著名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36、等到他的小说发表、获奖时,母亲已经不在了。
37、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38、要知道每一个偏方,母亲都会经历希望、失望、绝望的过程,下一个偏方,母亲又在希望到绝望中轮回。
39、轮椅上的史铁生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大部分时间一个人摇着轮椅到附近的地坛公园待着,从此和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40、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41、 在整篇散文中,这沉思大致是历经了前后两个阶段。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42、但这个时候,还是推说不去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愧疚,自己尚没有开花,对不住母亲的期待。
43、再后来,尿毒症威胁着他的生命,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
44、21岁那年,史铁生出院了,却是被朋友们抬出来的。他的双腿彻底麻木,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轮椅时光。
45、史铁生不是天生的残疾,他也是有过健全的身体的人,他也是曾经受到过上帝宠爱的人,但是上帝不是永远都着顾他的,在他21岁正在延安插队时,一场大病(脉管炎)使他的双腿瘫痪,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就只能在轮椅上。
46、“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改动。”史铁生反而在不断强调命运的苦难,让他自己,也让更多人可以重拾生的信心。
47、18岁那年,史铁生响应号召,到一个叫“清平湾”的地方插队务农。
48、但是养牛的工作需要半夜起来喂牛,史铁生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之放牛时还经常会被雨淋湿,这样就导致史铁生的腰腿病越来越严重了,1971年史铁生被暴雨淋透了一次之后,他大病了一场,双腿逐渐失去知觉,史铁生不得不再次返回北京治疗,虽然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但是这一次史铁生再出院时,他的双腿彻底失去了知觉,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了!
49、四百余年,又是多少岁月流转?自建成的那日起,地坛便开启了它不凡的一生——辉煌、颓败、沉静,恍如一场大梦。历经风霜,它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老柏苍幽茂盛、野草荒藤自在坦荡。它以沉静的姿态,接受了史铁生的到来,使他看到时光、看到他人、看到自我。史铁生将心灵安放于此处,让其心不受瘫痪的双腿约束,在这偌大的园中,自由的奔跑与流浪。
50、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51、◆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52、孩子常常是在看到母亲的时候,才不会哭。冥冥中,那个孩子看到了母爱的树,居然也不哭了。这是母爱的伟大,也是生命的奇迹。这让史铁生感到震撼。
53、或许正因为我没有经历巨大的不幸,所以至今为止我仍自觉自私。甚至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想,我们来这世上这么一辈子,要是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那算是白来了。我所认为的个人价值是这样的: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让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这是我大部分的观点,至于其中还有一些对众生普遍的终极关怀,对亲人好友的爱,由于太微薄了,差不多被覆盖掉了,让我都羞于启齿。是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没想过别人怎样怎样,没想过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的妹妹我的哥们我的同学他们过得怎样,惶论与我互不相干的大众。
54、《病隙碎笔》这本随笔集也是史铁生在审视自己人生时记录下来的感悟,其中对死亡、残疾、孤独、苦难这些字眼毫不避讳。
55、 他看透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既然死不会因其他事耽搁,便先做其他事了,这其中便包括活和写作。史铁生热爱写作,可他是为了写作才继续活的吗?不,不是的。“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人活在世,因为人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贪财者渴望更多的金钱,贪权者渴望更大的权势,好学者渴望更多的知识……对金钱、权势、知识的渴望,都源自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什么是人?欲望满身。并非“活着为了写作”,而是“写作为了活着”,因为“人都忍不住要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
56、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57、母亲离世后,史铁生咀嚼苦痛、超越苦痛时,史铁生逐渐领悟到。
58、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59、直到1989年,在陈希米的主动下,史铁生在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小10岁的陈希米。他向她诉说自己的故事,向她讲述自己过去的所有。陈希米是那个懂他的人,两个人也认定对方就是那个可以相伴一生的真爱。
60、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也治疗无效。在21岁生日这一天,他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61、史铁生的很多作品都是来自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大都是一些短篇小说或者是随笔,这些作品往往都包含着他的心路历程,记录着他的情感变化。写作能够帮助史铁生减轻痛苦,能够让他觉得自己在自我救赎,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