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2、方法指导:寻找中心句、寻找设问句、寻找关键词
3、“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4、A(翩然)B(簌簌)C(年年如是)D(悬殊)E(衰草连天)F(风雪载途)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举例子说明,人们没有注意到1960-1962年三年间花期的变化,去推测农作播种的日期改变。从而导致损失。说明物候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察物候很有必要,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很重要。)
6、若问学生“物候和物候学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从课文中断章取义地摘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摘出这些话,根本不能代表他们读懂了课文。怕的是,老师也不求甚解,以为这就是正确答案。
7、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8、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清醒、苏醒、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连续、陆续)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悄然、欣然、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纷纷、刷刷、簌簌)的落下来。
9、智慧学习33-34《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梳理和研读发现。完成后家长检查签名拍照上传。
10、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11、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12、1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2年年像这样。3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4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5动作轻快的样子。6相差很远。
13、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一类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就是介绍具体事物的外形、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14、三月刷青山。三月京瓜葫芦往外担。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5、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16、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17、出现这种云,表明该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转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18、明确: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9、好处: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0、(注)清明最好是晴天,谷雨最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2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生物这种“活的仪器”的优越性。)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说明物候观测数据的反映内容。)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交代其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中的简便、易掌握的特点。)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里”指代前面四句话,正因为物候观测的“仪器”与其数据应用都有优越性,物候对于农业才重要。)下面是一个例子。
22、课外收集农谚或物候现象,或者教师提供若干材料,让学生讨论判断:哪些是物候,哪些不是物候?
23、①“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4、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25、① 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 和 事理说明文 。
26、教师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在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7、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