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粽子汉代时期便有,但多为夏天食品,与端午无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同样。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采艾草、系朱丝等活动,主动是用来去瘟攘疫。由于五月江南湿热,暑气上升易导致毒气,故古代多称五月为“恶月”,而五月五日则更被视为恶月恶日。为了驱除疾疫,相应的禊祓活动,如浴兰、除瘟等亦随之产生。
2、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出自: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译文:官衣也有名字,端午节荣幸恩宠。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罗的香味,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4、 灵魂丰富而独立的人总是孤独的,因为不愿意随波逐流。
5、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