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在边框里面画上格子线,整理一下,简单又好看的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就完成了。
2、南宋数学家,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3、我们在画完手抄报后有的时候不知道往里面写什么内容,其实可以给手抄报添加关于著名数学家的基本介绍等内容,让我们的手抄报更丰富。
4、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5、祖冲之的爷爷、爸爸都是当官的,祖冲之小时候被逼着学习四书五经就是必然的了。
6、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7、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8、何承天转过头来,对小祖冲之说道:“小朋友,研究天文历法非常苦呀,而且不能升官发财,你真愿意搞这个?”
9、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10、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11、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12、苏步青: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故事:苏步青和陈建功看到了数学各分支之间联系的必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决定让两名成绩突出的学生谷超豪和张鸣镛同时参加“微分几何”和“函数论”两个讨论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
13、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14、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15、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16、“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其中“1+2”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同时被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对陈景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1991年北京电视台“祝你成功”栏目记者曾问过陈景润,“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陈景润说:“是奉献,不是索取。”
17、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18、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19、据说,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勾股定理后,破例杀了一百头牛,举行了一个“百牛祭”,邀请全城的人庆祝。有一流行至今的诗句这样说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有名的图形,为此操办了遐迩闻名的百牛大祭。”在这次祭会上,毕达哥拉斯发表了演讲,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画面:由数产生点,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出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产生出立体图形,由立体图形感觉到的一切物体产生出水、火、土、空气四种元素。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转化,并创造出有生命的、有精神的、球形的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他们所讲的数是指整数。“数即万物”,也就是说宇宙间各种关系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达。但是,有一个名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根2)却不能用整数之比来表达。这就触犯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于是规定了一条纪律:谁都不准泄露存在根2(即无理数)的秘密。天真的希帕索斯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结果被杀害。但根2很快就引起了数学思想的大革命。科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20、1+2+3+4+5+6+7+8+9+10=?
21、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22、最后还是祖冲之的爷爷出来说话:“算了算了,书念不好也许其他的能做好呢。别再难为孩子了。”
23、于是,下课后老手向校长汇报:“对于高斯,我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
24、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领域的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25、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26、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7、高斯是这样算的:1+100=102+99=10·····50+51=10从1加到100有50组这样的数,所以50X101=50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
28、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他的下落速度和下落的重量是成正比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千克重的物体,要比一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的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做了一次实验。他选择比萨斜塔作为实验地点。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29、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30、⑤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
31、业余高手(b)提起业余数学家或者数学研究者,每次都使我肃然起敬。在中国,出于对数学中歌德巴赫猜想的兴趣而爱好数学的有一大批人,笔者有幸在互联网和生活中遇见到其中的几个。记得以前看到电视节目(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例介绍了一个业余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一位老先生,自己靠蒸馒头卖钱度日,却把大部分收入用在了歌德巴赫猜想上。虽然研究数学不用什么花销,可是购买资料请教问题要外出吧,要有路费和旅途上的费用吧。这些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人有共同的特点,几乎都宣称自己证明出来了,可是却无法发表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或者被别人挑出错误可是自己还不能理解。在一些论坛上,经常看到有关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有的看起来还很巧妙。比如我看到一个证明就用到了集合论中很深奥的‘良序公理’,这个公理和‘选择公理’等价。他巧妙的构造一系列集合,可惜他错误的理解了良序公理中‘任何集合都能被良序’,而一厢情愿的认为良序就是一类集合的包含。这些人抱着‘一夜成名’的心态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走上专职研究数学的道路。德国数学家外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也算业余高手,后来走上了职业数学家的道路。他开始是学习法律和财经,后来在中学任教。这大概是中学数学教师中最杰出的一位了。德国是一个多出哲学家的国度,德国人又以严格认真见长,外尔斯特拉斯也是一样,他的品性最能体现德国人对待真理的态度了。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微积分严格化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微积分在创立初期,理论上还不够严密性,无穷小变成了神秘和随心所欲被理解的量。因此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向一个不信神的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这里牛顿做了违反矛盾律的手续──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即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dx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 外耳斯特拉斯告诉我们,直观有时是靠不住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从前人们直观上一直认为连续曲线肯定是光滑的,或者大多数点都是光滑的。用在函数上,就是一直认为连续函数是可导的,或者在多数点是可导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举出一个反例,在每一个点都连续,却有在任何点都不可导。他举出这个函数是画不出图像的,当时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确令数学家们大跌了眼镜。1851年,大数学家高斯最得意的弟子黎曼,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原理:狄利赫来(Dirichlet)原理,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美妙的解决变分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数学物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微积分理论,狄利赫来原理应该算是理所当然成立的。可是外尔斯特拉斯却说:“不加证明的使用狄利赫来原理,是不严格的。”黎曼也是很谦虚的,便回应到:“您说的对,不过这个原理肯定是正确的,很快我就会证明出来。”但是黎曼直到去世也没有证明出来,又是这个中学教师,举出了一个反例,彻底推翻了狄利赫来原理。于是黎曼博士论文中的一切结果都是值得怀疑的了。因此数学家卡尔.诺依曼叹息道:“如此美妙而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原理,已经永远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了。”1899年,旷世奇才希尔伯特(Hilbert)用了不到6页纸,通过附加一个条件,就消除了黎曼理论的缺陷,从而挽救了这个原理。更神奇的是,还挽救了黎曼的名声,因为用这个改造的原理发现黎曼所得的其它结果又都是正确的了。对于业余高手,其实还想写好多,不过暂时停一下。最后补充一点,这个中学数学教师维尔斯特拉斯,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那就是他打破禁忌,招收了女弟子,而且这个女弟子也成了著名的数学家。要知道当时,大学数学系是禁止招收女生的,因为人们认为女子先天没有数学头脑。这真是群星闪耀的年代,是数学家自由飞翔的年代。可惜一去不复返了。天妒英才
32、莱昂哈德·欧拉,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33、费马有一个习惯,他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思考的结果简略。有一次,他在阅读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这个定理现在被命名为“费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满足xn+yn=zn这就是费马对后世的挑战。为了寻找这个定理的证明,后世无数的数学家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败下阵来。1908年,一位德国富翁曾经悬赏10万马克的巨款,奖励第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完全证明的人。自此定理提出后,数学家们奋斗了300多年,还是没有证出来。但这个定理肯定存在,费马知道它。
34、 高斯因为家里穷,冬天夜晚吃完饭后。父亲就会要求高思上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的开销。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他通常会用一种叫芜菁的植物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
35、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36、18世纪,在柯尼斯堡有条河,上面有两个小岛,从河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桥把两个小岛连接起来。有位爱思考的居民提出来一个问题,一个散步的人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有人说可以,可是走来走去,始终没有走通;有人说不行,可惜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有位小学老师出来解围:为什么不写封信去请教鼎鼎大名的欧拉呢? 欧拉接到问题,先把柯尼斯堡七桥画成一个线条图,在他的图形里,小岛和河岸变成了点,桥成了连接这些点的线。这样,问题就成为:从图上某一点开始,中间任何一条线不得画两遍,铅笔不准离开纸,能不能把这张图一笔画出来?经过一番思索,欧拉终于找到一个彻底而漂亮的答案。七桥问题的圆满解决使柯尼斯堡人心满意足。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欧拉同时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也由此展开了数学史上的新历程。
37、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8、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9、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40、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41、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42、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43、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44、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45、“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46、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 50 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七位。